《科学 七年级 思维导图》
一、科学探究
1.1 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 提出问题:
- 来自生活、学习、观察等
- 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方向
- 可检验的疑问
- 提问技巧: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
- 猜想与假设:
- 对问题可能的答案进行推测
- 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察
- 可被验证或证伪
- 控制变量法:确定控制变量,明确研究变量,提出假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验证的假设
- 实验原理:基于科学理论
- 实验材料与工具:选择合适的材料,保证实验精度
- 实验步骤:清晰、详细、可操作,控制变量
- 设计对照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
-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图表等)
- 观察实验现象(颜色、气味、状态变化等)
- 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正确使用仪器
- 分析与论证:
- 处理实验数据:平均值、误差分析
- 分析实验结果: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 与假设对比:验证或否定假设
- 解释实验现象:运用科学原理
- 评估与交流:
- 评估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 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 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 与他人交流实验结果和结论
1.2 测量
- 长度测量:
- 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工具:刻度尺
- 使用方法: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视线垂直于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测量:
- 单位:秒(s)、分(min)、时(h)
- 工具:秒表、钟表
- 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质量测量:
-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
- 工具:天平
- 使用方法:水平放置;调节平衡螺母;左物右码;读数时,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 体积测量:
- 单位:立方米(m³)、立方分米(dm³,升L)、立方厘米(cm³,毫升mL)
- 液体:量筒、量杯
- 固体:规则形状(长宽高计算);不规则形状(排水法)
- 温度测量:
- 单位:摄氏度(℃)
- 工具:温度计
- 使用方法: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等待示数稳定;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二、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1 物质的形态
- 固态:
- 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 分子间作用力强
- 分子排列紧密有序
- 液态:
-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 分子排列较松散
- 气态:
-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分子间作用力很弱
- 分子排列极度松散
- 形态变化:
- 熔化与凝固:固态与液态之间的转变
- 汽化与液化:液态与气态之间的转变
- 升华与凝华:固态与气态之间的转变
-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2.2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
- 物质的形态、大小等发生改变,但物质的组成没有改变
- 例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木材被锯成木板
- 化学变化:
- 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 有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 例如: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 物理性质:
-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
- 化学性质:
-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例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
2.3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 水的特性:
- 溶剂:溶解多种物质
- 导电性:纯水不导电,溶解盐类后导电
- 比热容大:调节气候,冷却降温
- 常见金属的特性:
-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
- 应用:电线、炊具、装饰品
- 塑料的特性:
- 可塑性、绝缘性、耐腐蚀
- 应用:塑料袋、电器外壳
- 橡胶的特性:
- 弹性、耐磨性、绝缘性
- 应用:轮胎、密封圈
三、生命世界的初步认识
3.1 生物与非生物
- 生物的特征:
- 生长、繁殖、遗传、变异
- 需要营养
- 能进行呼吸
- 能排出废物
-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的分类:
- 动物、植物、微生物
- 生物的生存环境:
- 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 生物之间的关系:
-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3.2 细胞
-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细胞的结构:
-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 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 细胞核: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
-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呼吸作用)
- 叶绿体(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 细胞的类型:
-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真菌
- 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 细胞的分化与组织形成
3.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植物体
- 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 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动物体
-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 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四、地球与宇宙
4.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的形状:
- 近似球体(两极略扁,赤道略鼓)
- 地球的大小:
-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 半径:约6371千米
4.2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24小时(一个太阳日)
- 产生:昼夜交替
- 地球的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一个回归年)
- 轨道:椭圆形
- 产生:四季变化
4.3 宇宙
- 宇宙的组成:
- 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 太阳系:
-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银河系:
- 由数千亿颗恒星组成
- 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普通星系
- 宇宙的起源:
- 大爆炸理论
五、能源
5.1 能源的种类
- 可再生能源:
-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
- 特点:可以不断补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不可再生能源:
-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 核能
- 特点:储量有限,用完就很难再产生
5.2 能源的利用
- 煤的利用:
- 燃烧:发电、供暖
- 化工原料:生产焦炭、煤气
- 石油的利用:
- 燃料:汽油、柴油
- 化工原料:生产塑料、橡胶、化纤
- 太阳能的利用:
- 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
- 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
- 能源的节约与开发新能源:
-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
-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以上思维导图涵盖了七年级科学的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