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
I. 教育基础知识
-
A. 教育学基础理论
-
- 教育的本质
- a. 教育的社会属性
- i. 社会性
- ii. 历史性
- iii. 阶级性(部分国家/地区)
- b. 教育的个体发展属性
- i. 促进个体社会化
- ii. 促进个体个性化
- iii.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 教育的本质
-
- 教育的功能
- a. 个体发展功能
- i. 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
- ii. 发展智力与能力
- iii. 培养道德品质
- iv. 促进身心健康
- b. 社会发展功能
- i. 传递社会文化
- ii. 促进社会进步
- iii. 促进社会稳定
- iv. 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 教育的功能
-
- 教育目的
- a.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 i. 国家教育目的
- ii. 学校教育目的
- iii. 教师教育目的
- b. 教育目的的理论流派
- i. 个人本位论
- ii. 社会本位论
- iii. 混合本位论
- 教育目的
-
- 教育制度
- a. 学制
- i. 类型: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型
- ii. 改革趋势:普及化、均衡化、终身化、多样化
- b. 学校系统
- i. 幼儿园
- ii. 小学
- iii. 初中
- iv. 高中
- v. 大学
- 教育制度
-
-
B. 心理学基础理论
-
- 认知发展
- a.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i.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 ii. 前运算阶段 (2-7岁)
- iii.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 iv. 形式运算阶段 (11岁以上)
- b.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 i. 最近发展区
- ii. 支架式教学
- 认知发展
-
- 学习理论
-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i. 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
- ii. 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
- iii. 联结主义 (桑代克)
- 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i. 信息加工理论
- ii.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c.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i.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ii.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学习理论
- 学习理论
-
- 动机与情绪
- a. 动机的种类
- i. 内部动机
- ii. 外部动机
- b. 动机理论
- i. 成就动机理论
- ii. 归因理论
- c. 情绪的种类
- i. 基本情绪
- ii. 复合情绪
- 动机与情绪
-
- 人格发展
- a.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 i. 本我、自我、超我
- ii. 性心理发展阶段
- b.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 i. 信任 vs. 不信任
- ii. 自主 vs. 羞愧
- iii. 主动 vs. 内疚
- iv. 勤奋 vs. 自卑
- v. 自我同一性 vs. 角色混乱
- 人格发展
-
II. 中学课程与教学
-
A. 课程理论
-
- 课程类型
- a. 学科课程
- b. 活动课程
- c. 综合课程
- 课程类型
-
- 课程设计
- a. 目标
- b. 内容
- c. 组织
- d. 评价
- 课程设计
-
- 课程改革
- a. 课程标准
- b. 教材
- c. 教学方法
- 课程改革
-
-
B. 教学方法
-
- 常用教学方法
- a. 讲授法
- b. 讨论法
- c. 演示法
- d. 探究学习
- e. 合作学习
- 常用教学方法
-
- 教学组织形式
- a. 班级授课制
- b. 个别化教学
- c. 分组教学
- 教学组织形式
-
- 教学原则
- a. 直观性原则
- b. 启发性原则
- c. 巩固性原则
- d. 循序渐进原则
- e. 因材施教原则
- 教学原则
-
- 教学设计
- a. 教学目标设定
- b. 教学内容选择
- c. 教学活动设计
- d. 教学评价设计
- 教学设计
-
-
C. 课堂管理
-
- 课堂纪律管理
-
- 课堂氛围营造
-
- 师生关系建立
-
- 学生行为矫正
-
III. 中学生发展特点与教育
-
A. 青少年生理发展
-
- 生理变化
- a. 身高体重增长
- b. 性发育
- 生理变化
-
- 注意事项
- a. 营养
- b. 运动
- c. 睡眠
- 注意事项
-
-
B. 青少年心理发展
-
- 认知发展
-
- 情绪发展
-
- 社会性发展
-
- 人格发展
-
-
C. 德育
-
- 德育原则
-
- 德育方法
-
- 道德教育内容
-
- 心理健康教育
-
IV. 教育评价
- A. 评价类型
-
- 诊断性评价
-
- 形成性评价
-
- 总结性评价
-
- B. 评价方法
-
- 观察法
-
- 测验法
-
- 问卷法
-
- 访谈法
-
- 作品分析法
-
- C. 评价工具
-
- 试卷
-
- 量表
-
- 评定量规
-
- 档案袋
-
- D. 评价效度与信度
-
- 效度
-
- 信度
-
V. 教师专业发展
- A. 教师职业道德
-
- 爱国守法
-
- 爱岗敬业
-
- 关爱学生
-
- 教书育人
-
- 为人师表
-
- 终身学习
-
- B. 教师专业知识
-
- 学科知识
-
- 教育学知识
-
- 心理学知识
-
- 教学法知识
-
- C. 教师专业能力
-
- 教学能力
-
- 组织管理能力
-
- 研究能力
-
- 反思能力
-
- D.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
- 自我反思
-
- 同伴互助
-
- 专家指导
-
- 继续教育
-
- 课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