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

《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

一、教育基础知识

1.1 教育概述

  • 1.1.1 教育的概念
    • 广义:社会影响人的活动(家庭、学校、社会)
    • 狭义: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 现代解释: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 1.1.2 教育的本质
    •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传递社会经验,促进个体发展
    •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
      • 1.1.3 教育的构成要素
    • 教育者:具有教育资格和能力的人
    • 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人,发展中的人
    • 教育内容:知识、技能、思想、品德
    • 教育方法:教学方法、德育方法
    • 教育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 1.1.4 教育的属性
    • 永恒性:伴随人类社会始终
    • 历史性: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
    • 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有反作用
    • 生产性:促进生产力发展
      • 1.1.5 教育的功能
    • 个体功能:促进个体发展、社会化
    • 社会功能: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1.2 教育目的

  • 1.2.1 教育目的的概念:培养什么样的人
    • 1.2.2 教育目的的层次
      • 国家/社会层面:宏观、长远、根本
      • 学校层面:中观、具体、阶段性
      • 教师层面:微观、直接、可操作
    • 1.2.3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
      • 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发展,尊重个人兴趣
      • 辩证统一论:兼顾社会和个人,促进全面发展
    • 1.2.4 我国教育目的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强调社会主义方向
      • 强调全面发展

1.3 教育制度

  • 1.3.1 教育制度的概念: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 1.3.2 教育制度的构成
      • 学历教育系统:小学、中学、大学
      • 非学历教育系统:职业培训、成人教育
    • 1.3.3 学制:学校教育系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相互衔接的规定
    • 1.3.4 我国现行学制
      • 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 高等教育阶段:专科、本科、硕士、博士
    • 1.3.5 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

1.4 教育与社会发展

  • 1.4.1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教育受政治制度制约
    • 教育为政治服务,培养政治人才
      • 1.4.2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教育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
      • 1.4.3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教育传承和发展文化
    •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和方法

二、学生发展心理学

2.1 学生认知发展

  • 2.1.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动作认识世界
    •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泛灵论,思维不可逆
    •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思维可逆,守恒概念
    •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抽象思维,假设演绎
      • 2.1.2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 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
    • 支架式教学:提供支持,逐步撤销
    • 社会互动:学习是社会建构的过程
      • 2.1.3 信息加工理论
    • 感官登记
    • 短时记忆
    • 长时记忆
    • 元认知

2.2 学生人格发展

  • 2.2.1 人格的概念:个体在行为上的稳定和独特的模式
    • 2.2.2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 遗传
      • 环境
      • 教育
      • 个人经历
    • 2.2.3 常见人格理论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冲突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2.3 学生社会性发展

  • 2.3.1 社会化的概念:个体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 2.3.2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 家庭
      • 学校
      • 同伴群体
      • 大众传媒
    • 2.3.3 道德发展理论
      •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
      •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律道德、自律道德

2.4 学生学习动机

  • 2.4.1 学习动机的概念: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导向目标的内部动力
    • 2.4.2 学习动机的种类
      • 内部动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 外部动机: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
    • 2.4.3 学习动机的理论
      • 成就动机理论:追求成功或避免失败
      •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自身能力的信念
      • 归因理论:对成败原因的解释

三、教育心理学

3.1 学习理论

  • 3.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刺激-反应
    •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强化、惩罚
    • 联结主义(桑代克):尝试-错误,效果律
      • 3.1.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格式塔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顿悟学习
    • 认知发现学习(布鲁纳):强调主动探索
    • 有意义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新旧知识的联系
    • 信息加工理论: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 3.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知识是主动建构的
    • 学习是情境性的
    • 学习是社会性的

3.2 教学设计

  • 3.2.1 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后应该达到的水平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 3.2.2 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态度
      • 3.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 3.2.4 教学策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

3.3 课堂管理

  • 3.3.1 课堂气氛:课堂内的心理氛围
    • 影响因素:教师领导方式、师生关系、学生特点
      • 3.3.2 课堂规则:课堂行为规范
      • 3.3.3 课堂纪律问题:原因、类型、处理方法

3.4 学习评价

  • 3.4.1 评价的目的:诊断、改进、激励、选拔
    • 3.4.2 评价的类型
      • 诊断性评价:入学前或教学前
      • 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
      • 总结性评价:教学结束后
    • 3.4.3 评价的方法
      • 观察法
      • 测验法
      • 问卷法
      • 作品分析法

四、教师职业道德

4.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4.1.1 爱国守法:遵守法律法规,热爱祖国
    • 4.1.2 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认真负责
    • 4.1.3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成长
    • 4.1.4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 4.1.5 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 4.1.6 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4.2 教师职业行为

  • 4.2.1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不歧视
    • 4.2.2 保护学生:保护学生安全,防止校园欺凌
    • 4.2.3 公正评价:客观评价学生,不偏袒
    • 4.2.4 廉洁从教:不收受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家教
    • 4.2.5 合作共赢: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4.3 教师权利和义务

  • 4.3.1 教师的权利
    • 教育教学权
    • 科学研究权
    • 参加培训权
    • 获得工资待遇权
    • 民主管理权
      • 4.3.2 教师的义务
    •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 履行教师职责
    • 关心爱护学生
    •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

五、教育法律法规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5.1.1 确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 5.1.2 规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 5.1.3 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权利义务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5.2.1 规定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目标
    • 5.2.2 明确义务教育的年限和内容
    • 5.2.3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5.3.1 规定教师的资格和聘任
    • 5.3.2 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 5.3.3 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5.4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 5.4.1 明确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
    • 5.4.2 规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
    • 5.4.3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六、文化素养

6.1 中国传统文化

  • 6.1.1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
    • 6.1.2 道家思想:天人合一、无为而治
    • 6.1.3 佛教思想:因果报应、众生平等
    • 6.1.4 中国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曲
    • 6.1.5 中国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

6.2 世界文化

  • 6.2.1 西方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
    • 6.2.2 世界文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
    • 6.2.3 世界艺术:绘画、雕塑、音乐、建筑

6.3 科技知识

  • 6.3.1 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 6.3.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 6.3.3 科学思维方法

七、基本能力

7.1 阅读理解能力

  • 7.1.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 7.1.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 7.1.3 把握文章的细节和关键信息

7.2 逻辑思维能力

  • 7.2.1 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 7.2.2 识别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 7.2.3 进行批判性思考

7.3 信息处理能力

  • 7.3.1 收集和整理信息
    • 7.3.2 分析和评估信息
    • 7.3.3 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7.4 沟通表达能力

  • 7.4.1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 7.4.2 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 7.4.3 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7.5 解决问题能力

  • 7.5.1 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 7.5.2 提出解决方案
    • 7.5.3 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

八、案例分析能力

* 8.1 识别案例中的问题
* 8.2 分析问题的原因
* 8.3 提出解决方案
* 8.4 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
* 8.5 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案例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爱如茉莉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