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思维导图三年级上册》
一、乘法
1. 乘法的意义:
- 概念: 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关键词: 相同加数、几个、和。
- 例子: 3个5相加,可以写成 3×5 或 5×3。
-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 乘数 × 乘数 = 积
- 因数 × 因数 = 积
2. 口算乘法:
-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
- 方法:先把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整千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 例子: 3 × 200 = 600
- 估算:
- 方法:将乘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 例子: 28 × 4 ≈ 30 × 4 = 120
3. 笔算乘法:
- 一位数乘多位数:
- 不进位乘法: 逐位相乘,对齐数位。
- 进位乘法: 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注意每次都要加上进位数。
- 中间有0的乘法: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是0,就写0占位。注意:进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
- 末尾有0的乘法: 先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 竖式计算要点:
- 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算起。
- 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4. 乘法应用题:
- 求总数: 单价 × 数量 = 总价
- 例子:一个足球50元,买3个需要多少钱?
- 求几倍是多少: 一个数 × 倍数 = 另一个数
- 例子:苹果有10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
- 解决实际问题: 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 涉及时间问题:注意单位换算,如1小时=60分钟。
- 涉及路程问题:注意理解“往返”、“来回”等词语的含义。
二、除法
1. 除法的意义:
- 概念: 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 关键词: 平均分、每份、包含。
- 两种含义:
- 平均分: 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总数 ÷ 份数 = 每份数)
- 包含除: 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总数 ÷ 每份数 = 份数)
-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被除数 ÷ 除数 = 商……余数
2. 口算除法:
-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
- 方法:先把一位数与被除数“0”前面的数相除,再在所得的商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 例子: 600 ÷ 3 = 200
- 估算:
- 方法:将被除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 例子: 78 ÷ 4 ≈ 80 ÷ 4 = 20
3. 笔算除法:
- 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 基本步骤:
-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 余数的意义: 表示平均分后剩余的部分。
- 除法验算:
- 没有余数的除法: 商 × 除数 = 被除数
- 有余数的除法: 商 × 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
- 基本步骤:
- 竖式计算要点:
- 数位对齐。
- 商的位置。
- 余数要小于除数。
- 注意商中间有0的情况:当不够商1时,商0占位。
4. 除法应用题:
- 平均分问题: 总数 ÷ 份数 = 每份数
- 例子:有2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 包含除问题: 总数 ÷ 每份数 = 份数
- 例子:有20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 解决实际问题:
-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平均”、“每”、“最多”等。
- 灵活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解题。
-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注意余数的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舍去”或“进一”。
- “去尾法”:不够的部分舍去。
- “进一法”:不够的部分需要向上进一位。
三、乘除法混合运算
-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
- 解题步骤:
-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 列出综合算式。
- 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四、解决问题策略
- 画图策略: 通过画图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线段图:适合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 示意图:适合表示物体的排列方式。
- 列表策略: 通过列表可以清晰地呈现数据,方便分析和比较。
- 尝试与调整策略: 当遇到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 反思与总结: 解题后,要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易错点总结
- 乘法进位忘记加进位数。
- 乘法中间有0,忘记占位。
- 除法商中间有0的情况掌握不牢固。
- 有余数的除法忘记验算。
- 解决问题时,审题不仔细,导致数量关系分析错误。
-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不牢固。
- 对“大约”、“估算”的理解不到位。
- 单位名称书写不规范。
六、思维导图示例
(由于markdown无法直接绘制思维导图,这里仅描述结构,请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
- 中心主题: 《乘除法思维导图三年级上册》
- 一级分支1: 乘法
- 二级分支1: 意义
- 二级分支2: 口算
- 二级分支3: 笔算
- 二级分支4: 应用题
- 一级分支2: 除法
- 二级分支1: 意义
- 二级分支2: 口算
- 二级分支3: 笔算
- 二级分支4: 应用题
- 一级分支3: 混合运算
- 二级分支1: 运算顺序
- 二级分支2: 解题步骤
- 一级分支4: 解决问题策略
- 二级分支1: 画图
- 二级分支2: 列表
- 二级分支3: 尝试与调整
- 一级分支5: 易错点
- 一级分支1: 乘法
每个二级分支下可以继续展开三级分支,包含具体的知识点和例子,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
此思维导图应作为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