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总结思维导图》
一、数与运算
1.1 加法
- 概念: 合并、增加、一共
- 口算:
- 20以内加法:凑十法、破十法、数数法
- 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 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
- 竖式计算:
- 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算起
- 满十进一
- 估算:
- 把加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
- 进行估算
- 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求总数
1.2 减法
- 概念: 去掉、减少、剩余
- 口算:
- 20以内减法:倒数法、破十法、想加算减
- 两位数减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 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够减退一当十
- 竖式计算:
- 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算起
- 不够减退一当十
- 估算:
- 把减数和被减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
- 进行估算
- 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求剩余
1.3 乘法
- 概念: 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 乘法口诀:
- 1-9的乘法口诀:熟练背诵,倒背如流
- 乘法口诀的应用:快速计算
- 乘法算式:
- 乘数 x 乘数 = 积
- 乘法算式的读法
- 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求总数,求倍数
1.4 除法
- 概念: 平均分、包含分
- 除法算式:
-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除法算式的读法
- 除法的含义: 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包含几个
- 用乘法口诀求商:
-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
- 想乘法,算除法
- 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平均分,求份数,求每份数
1.5 混合运算
- 运算顺序:
- 先乘除,后加减
-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 综合算式: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 应用: 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
2.1 认识图形
- 平面图形:
- 长方形:特征、性质
- 正方形:特征、性质
- 三角形:特征、性质
- 圆形:特征、性质
- 立体图形:
- 长方体:特征、性质
- 正方体:特征、性质
- 圆柱:特征、性质
- 球:特征、性质
2.2 角的初步认识
- 角的组成: 顶点、边
- 角的种类:
- 直角:用三角板判断
- 锐角:比直角小
- 钝角:比直角大
- 画角: 用直尺和三角板画角
2.3 对称图形
- 对称轴: 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 判断对称图形: 观察、折叠
- 画对称图形: 以对称轴为基准,画出另一半
2.4 长度单位
- 厘米 (cm):
- 认识厘米刻度
-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 估测物体的长度
- 米 (m):
- 认识米的长度
-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 = 100厘米
- 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 单位换算:
- 厘米换算成米
- 米换算成厘米
- 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统计与概率
3.1 简单的统计
- 数据收集: 用调查、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 整理数据: 用表格、图形等方式整理数据
- 统计图:
- 条形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数据画条形统计图
- 统计表的应用: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 分析数据: 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2 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 一定: 必然发生
- 可能: 有可能发生
- 不可能: 肯定不会发生
- 可能性的大小: 根据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
四、解决问题
4.1 应用题类型
- 加法应用题: 求总数、求和
- 减法应用题: 求剩余、求差
- 乘法应用题: 求几个几、求总数
- 除法应用题: 平均分、求份数、求每份数
- 混合运算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4.2 解题步骤
- 读题: 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 分析: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 列式: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计算: 认真计算,得出答案
- 检验: 检验答案是否合理,写答语
4.3 解题技巧
- 画图: 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
- 线段图: 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 列表: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
- 假设法: 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数的认识
5.1 100以内的数
- 数数: 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 数的组成: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 读数和写数: 认识数位,从高位读起,从高位写起
5.2 1000以内的数
- 数数: 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
- 数的组成: 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 读数和写数: 认识数位,从高位读起,从高位写起
5.3 整百、整千数
- 认识整百数: 100, 200, 300…900
- 认识整千数: 1000, 2000, 3000…9000, 10000
- 数的组成: 理解整百、整千的含义
- 大小比较: 比较整百、整千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