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思维导图五年级》
中心主题: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I. 故事背景
- A. 起因:
-
- 唐僧师徒西行取经,途径号山。
-
- 红孩儿觊觎唐僧肉,想长生不老。
-
- 红孩儿设计迷惑唐僧,掳走唐僧。
-
- B. 地点:
-
- 号山:火焰山附近的山,气候炎热。
-
- 火云洞:红孩儿的老巢,地势险峻。
-
- C. 人物介绍:
-
- 孙悟空:
- a. 性格:机智勇敢,正义感强,爱护唐僧。
- b. 能力:七十二变,筋斗云,火眼金睛,金箍棒。
- c. 身份:唐僧的大徒弟,护送取经的主要力量。
- 孙悟空:
-
- 红孩儿:
- a. 性格:顽劣,狡猾,心狠手辣,不听劝告。
- b. 能力:三昧真火,变化术。
- c. 身份: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号称圣婴大王。
- 红孩儿:
-
- 唐僧:
- a. 性格:慈悲为怀,一心向佛,易受迷惑。
- b. 作用:取经人,事件的中心人物,被红孩儿掳走。
- 唐僧:
-
- 猪八戒:
- a. 性格:好吃懒做,胆小怕事,关键时刻掉链子。
- b. 作用:帮手,但经常帮倒忙。
- 猪八戒:
-
- 沙僧:
- a. 性格: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 b. 作用:帮手,相对稳定。
- 沙僧:
-
- D. 故事主线:
-
- 红孩儿设局捉走唐僧。
-
- 孙悟空与红孩儿大战。
-
- 孙悟空请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
-
II. 孙悟空与红孩儿的战斗
- A. 第一次交锋:
-
- 孙悟空前去索要唐僧。
-
- 红孩儿用计迷惑孙悟空,假扮可怜小孩。
-
- 孙悟空识破红孩儿的诡计,双方开战。
-
- 红孩儿喷出三昧真火,孙悟空不敌,败退。
-
- B. 三昧真火:
-
- 特点:非凡火,威力巨大,难以扑灭。
-
- 来源:从鼻子里喷出,需要修炼才能掌握。
-
- 对孙悟空的威胁:火焰炙热,几乎烧伤孙悟空。
-
- C. 孙悟空的应对:
-
- 逃避:筋斗云躲避火焰。
-
- 求助:向龙王借雨,但雨水不能灭三昧真火,反助火势。
-
- 冒险:钻入红孩儿喷火的烟中,想打红孩儿个措手不及,反而被熏昏。
-
- D. 猪八戒的救援:
-
- 孙悟空让猪八戒去请观音菩萨。
-
- 猪八戒贪生怕死,半路想逃走。
-
- 被山神土地捉住,不得不继续去请观音。
-
- E. 第二次交锋:
-
- 孙悟空使用分身术,迷惑红孩儿。
-
- 红孩儿识破分身术,再次喷出三昧真火。
-
- 孙悟空再次败退,并被烟熏得厉害。
-
III. 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
- A. 观音菩萨的到来:
-
- 观音菩萨应猪八戒的请求,来到号山。
-
- 携带净瓶、杨柳枝等法宝。
-
- B. 观音菩萨的计策:
-
- 用莲花化作陷阱,引诱红孩儿。
-
- 红孩儿贪图莲花,踩入陷阱。
-
- C. 红孩儿的挣扎:
-
- 奋力反抗,仍旧无法逃脱莲花陷阱。
-
- 用火烧莲花,但莲花毫发无损。
-
- D. 观音菩萨的降伏:
-
- 抛出金箍,套住红孩儿的头。
-
- 用五部揭谛的神咒,让红孩儿痛苦不堪。
-
- 最终,红孩儿屈服,皈依佛门。
-
- E. 红孩儿的转变:
-
- 被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
-
- 不再顽劣,一心向善。
-
- 成为观音菩萨的助手,普度众生。
-
IV. 故事的意义
- A. 惩恶扬善: 红孩儿最终受到惩罚,体现了善恶有报的道理。
- B. 浪子回头: 红孩儿的转变,说明即使犯错,也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 C.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孙悟空虽然神通广大,但最终还是需要观音菩萨的帮助才能降伏红孩儿,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D. 意志坚定: 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决心,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学习。
- E. 防人之心不可无: 唐僧轻易相信红孩儿的伪装,险些丧命,告诫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
- F. 成长与教育: 红孩儿的故事也启示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避免孩子走上歧途。教育应该注重循循善诱,而非一味打骂。
V. 关键词
- 三昧真火
- 莲花宝座
- 金箍
- 观音菩萨
- 善财童子
- 降妖伏魔
- 号山
- 火云洞
VI. 中心思想
- 讲述了孙悟空与红孩儿斗智斗勇,最终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的故事,赞扬了正义战胜邪恶,以及浪子回头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