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思维导图二年级上册
《除法的思维导图二年级上册》
中心主题:除法
一、 除法的概念及意义
- 定义:
- 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 包含分物、平均分等操作。
- 意义:
- 平均分配东西。
-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 关键词:
二、 除法的认识
- 除法算式的组成:
- 被除数: 要分的总数。
- 除数: 分成几份。
- 商: 每份是多少。
- 除号: “÷” 表示除法运算。
- 除法算式的读法:
- 从左往右读。
- 例如:12 ÷ 3 = 4 读作:12除以3等于4。
- 除法算式的写法:
- 先写被除数。
- 再写除号。
- 然后写除数。
- 最后写等于号和商。
- 例子:
- 把10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10 ÷ 2 = 5 (个)
三、 用乘法口诀求商
- 关系: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 通过乘法口诀可以快速求出商。
- 方法:
- 想:除数 × ( ) = 被除数。
- 根据乘法口诀,确定括号里填几。
- 括号里填的数就是商。
- 诀窍:
- 背诵乘法口诀。
-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 灵活运用乘法口诀。
- 例子:
- 18 ÷ 3 = ( )
- 想:3 × ( ) = 18
- 三六十八
- 所以:18 ÷ 3 = 6
四、 除法的应用
- 解决问题:
- 平均分问题: 将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 包含除问题: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 解题步骤:
- 读题: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 分析: 确定已知条件和问题。
- 列式: 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
- 计算: 用乘法口诀求商。
- 答: 写出答案,并带上单位。
- 题型举例:
- 例1: 24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24 ÷ 6 = 4 (个)
- 例2: 有15个梨,每3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15 ÷ 3 = 5 (盘)
五、 练习与拓展
- 基础练习:
- 口算练习: 快速准确地计算简单的除法算式。
- 填空练习: 巩固除法算式的各个组成部分。
- 判断练习: 辨析除法算式的对错。
- 拓展练习:
- 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 练习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游戏:
- 除法口诀游戏: 通过游戏巩固乘法口诀和除法运算。
- 分物游戏: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 思考题:
- 如果总数不是平均分的,该怎么办? (引出余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六、 注意事项
- 除数不能为0: 0不能作除数,因为没有意义。
- 单位: 注意带单位,并检查单位是否正确。
- 检查: 计算完成后,要进行检查,确保结果正确。
- 认真审题: 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避免出错。
- 多练习: 熟能生巧,多做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除法。
七、 关联知识
- 乘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是学好除法的基础。
- 加法和减法: 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重要工具,也与加法和减法相关。
- 平均分: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理解除法的基础。
八、 总结
- 除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运算。
- 掌握除法的概念、算式、应用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 通过练习和拓展,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