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统计思维导图

成本统计思维导图

1. 定义与意义

- 定义
    - 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量、分类、归集和分配的活动
    - 为决策、控制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 意义
    - 经营决策基础 (定价、产品组合、外购vs自制)
    - 计划制定依据 (预算编制)
    - 成本控制手段 (发现差异、改进流程)
    - 业绩评价工具 (部门效率、项目盈利)
    - 改进管理水平 (提升效率、降低浪费)

2. 成本分类

- 按经济内容
    - 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 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 按性态
    - 固定成本 (租金、折旧 - 通常是期间费用)
    - 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 通常是生产成本)
    - 混合成本 (水电费、维修费)
- 按对象
    - 直接成本 (可直接追溯到成本对象,如特定产品、项目)
    - 间接成本 (需通过分配才能归集到成本对象,如制造费用)
- 按功能
    - 生产成本 (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
    - 销售成本 (为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
    - 管理成本 (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成本)
    - 财务成本 (为筹集资金发生的成本)
- 按可控性
    - 可控成本 (特定责任中心管理者能影响的成本)
    - 不可控成本 (特定责任中心管理者不能影响的成本)
- 按决策相关性
    - 相关成本 (与决策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出)
    - 非相关成本 (沉没成本、未来不会改变的成本)
- 按发生时间
    - 历史成本 (实际发生的成本)
    - 计划成本/标准成本 (预期或设定的成本)

3. 成本核算方法

- 基本流程
    - 成本要素归集 (材料、人工、费用)
    - 生产费用分配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
    - 产品成本计算 (根据产量计算单位成本或总成本)
- 主要方法
    - 分批法 (Job Costing): 适用于小批量、定制生产,如工程、咨询、船舶
    - 分步法 (Process Costing): 适用于大批量、连续生产,如化工、食品、纺织
        - 逐步结转法
        - 平行结转法
    - 作业成本法 (ABC - Activity-Based Costing): 根据作业消耗资源情况分配间接成本,更准确反映成本动因
    - 标准成本法 (Standard Costing): 预先设定标准成本,通过分析差异进行控制和管理
    - 变动成本法 (Marginal Costing): 只将变动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 完全成本法 (Full Costing): 将所有生产成本 (固定和变动) 都计入产品成本

4. 成本分析方法

- 趋势分析: 比较不同时期成本变动趋势
- 结构分析: 分析成本构成比例
- 差异分析: 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或预算成本的差异 (量差、价差、效率差)
- 比率分析: 计算各种成本相关比率 (成本利润率、成本费用率)
- 本量利分析 (CVP - Cost-Volume-Profit): 分析成本、销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盈亏平衡点、目标利润销量)
- 比较分析: 与历史数据、预算数据、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5. 成本控制与管理

- 预算控制: 制定成本预算并进行执行控制
- 标准成本控制: 设定标准、衡量差异、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 责任会计: 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
- 成本降低技术: 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优化
- 成本考核: 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和激励

6. 应用领域

- 制造业
- 服务业
- 项目管理
- 公共部门
- 零售业
- 农业
- 建筑业
- 能源业

7. 发展趋势

- 精细化管理需求提升
- 信息技术应用深化 (ERP、BI)
- 大数据分析在成本预测和控制中的应用
- 全球化背景下的成本管理挑战
- 绿色成本与可持续发展成本核算
- 作业成本法和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增加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大国自信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