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思维导图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思维导图

一、总览

  • 主题: 中国的自然环境
  • 核心:
    • 地形地势
    • 气候
    • 河流与湖泊
    • 自然资源
    • 自然灾害
  • 目标: 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地形地势

  • 总体特征:
    •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
        • 海拔高,平均4000米以上
        • 主要地形:高原、山脉
        • 对气候的影响:阻挡水汽,形成干旱半干旱气候
      • 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
        • 海拔1000-2000米
        • 主要地形: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 重要的地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 第三阶梯: 丘陵、平原
        • 海拔500米以下
        • 主要地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 第四阶梯: 海洋(大陆架)
    • 地形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广阔
      • 山地:占陆地面积的1/3以上
      • 高原:占陆地面积的1/4以上
      • 盆地:占陆地面积的1/5
      • 平原:占陆地面积的1/8
  • 主要山脉:
    • 东西走向:
      • 天山
      • 昆仑山
      • 秦岭
      • 阴山
    • 东北-西南走向:
      • 大兴安岭
      • 太行山
      • 巫山
      • 雪峰山
    • 南北走向:
      • 贺兰山
      • 横断山脉
    • 东南-西北走向:
      • 台湾山脉
  •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农业: 平原、盆地利于耕种,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林牧业。
    • 交通: 平原交通便利,山地交通不便,需要修建隧道、桥梁。
    • 城市分布: 多分布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 自然灾害: 山地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平原易发生洪涝。

三、气候

  • 总体特征:
    • 季风气候显著
      • 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影响,普遍寒冷干燥。
      •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普遍高温多雨。
      • 夏季风的强弱和到达范围决定降水多少和分布。
    • 气候类型多样
      • 主要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 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 热带季风气候: 海南岛、台湾南部、南海诸岛
    •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南,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
    • 温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 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内陆地区
    • 高原山地气候: 青藏高原
  •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太阳辐射: 决定气温高低。
    • 大气环流: 决定降水多少和季节变化。
    • 地形地势: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 人类活动: 影响局部气候。
  •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农业: 影响农作物种植类型和生长周期。
    • 生活: 影响房屋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
    • 交通: 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选择。
    • 旅游: 影响旅游季节和旅游资源开发。

四、河流与湖泊

  • 河流:
    • 外流河:
      • 长江:流程最长,水量最大,航运价值高,注入东海。
      • 黄河:含沙量最大,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注入渤海。
      • 珠江:径流量仅次于长江,水运价值高,注入南海。
      • 澜沧江(湄公河):东南亚重要河流,注入南海。
      • 怒江(萨尔温江):东南亚重要河流,注入印度洋。
    • 内流河:
      • 塔里木河:中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
    • 河流的水文特征:
      • 流量:水量大小。
      • 含沙量:泥沙含量。
      • 结冰期:寒冷地区河流冬季结冰。
      • 水位:水面高低。
    • 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农业灌溉: 提供农业用水。
      • 航运: 提供水上交通运输。
      • 工业用水: 提供工业用水。
      • 发电: 水力发电。
      • 旅游: 旅游资源。
  • 湖泊:
    • 淡水湖:
      • 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动态变化)。
      • 洞庭湖:重要调蓄湖泊。
      •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水产丰富。
    • 咸水湖:
      •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 湖泊的作用:
      • 调节气候: 调节气温和湿度。
      • 蓄洪防旱: 调节河流流量,防止洪涝。
      • 水产养殖: 提供水产品。
      • 旅游: 旅游资源。

五、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
    •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 矿产资源:
    • 煤炭、石油、铁矿、有色金属等。
    • 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 水资源:
    • 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
    •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
    • 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 生物资源:
    • 动植物种类丰富。
    • 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

六、自然灾害

  • 主要自然灾害:
    •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 干旱灾害:多发生在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 地震灾害:多发生在西部地区、台湾地区。
    •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 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山区。
  • 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 加强监测预警。
    •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 修建水利工程。
    • 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 完善应急预案。

以上内容构成一个关于八年级地理中中国自然环境的思维导图框架,可以通过添加更细致的分支和具体案例来进一步完善。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唐僧收徒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