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会考思维导图
生物会考思维导图
- 第一部分:生命的基本单位与结构层次
- 细胞
- 细胞的发现与基本结构
-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 细胞质:液态物质,含多种细胞器
- 细胞核:含遗传物质,生命活动控制中心
- 植物细胞特有结构
- 细胞壁:支持、保护
-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 大液泡:储存物质,维持细胞形态
-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有无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
- 细胞器功能示例: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 → 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细胞集合)
-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
-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 组织 → 器官(不同组织构成,执行特定功能,如叶、根、胃、心)
- 器官 → 系统(功能相关器官联合,仅限动物,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
- 系统/器官 → 个体
- 第二部分:生物的生命活动
- 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 光合作用
- 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
- 场所:叶绿体
- 原料:二氧化碳、水
- 产物:有机物、氧气
- 意义: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维持大气氧碳平衡
- 呼吸作用
- 概念:生物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场所:线粒体
- 原料:有机物、氧气
- 产物:二氧化碳、水、能量
- 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物质的运输
- 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导管),有机物(筛管)
- 动物体内:血液循环(心脏、血管、血液)
- 应激性与调节
- 动物:神经调节(反射)、激素调节
- 植物: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
- 生长、发育与运动
- 第三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变异
- 生殖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如分裂、出芽、营养繁殖)
-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 花的结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 传粉(自花传粉、异花传粉)与受精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和萌发条件(水分、适宜温度、充足空气)
- 动物的发育
- 胚胎发育
- 变态发育(昆虫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两栖类变态:蝌蚪→成蛙)
- 遗传与变异
- 遗传物质:染色体(主要在细胞核),DNA(双螺旋结构),基因(DNA片段,控制性状)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通过生殖细胞)
- 生物的变异: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遗传变异(环境引起)
- 优生优育与禁止近亲结婚
- 第四部分:生物与环境
- 环境因素
- 非生物因素(光照、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 生物因素(种内关系:互助、竞争;种间关系:捕食、合作、寄生)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 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通过遗传使有利变异保留
-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湿度)
- 生态系统
- 组成: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
-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物质循环:碳循环等
- 生态平衡:相对稳定状态
-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 内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 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 威胁:栖息地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污染等
- 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建立基因库,法制管理和宣传教育
- 环境保护
- 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生态破坏
- 可持续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 第五部分:生物的进化
- 进化的证据
- 化石: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如:马的化石系列)
- 比较解剖学(同源器官)
- 胚胎学证据
- 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
- 生物进化的历程
- 总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 主要类群进化顺序: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 第六部分:生物的分类
- 分类单位
- 界、门、纲、目、科、属、种(由大到小)
-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 主要生物类群的特征
- 病毒:无细胞结构,寄生生活
- 细菌: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原核),分裂生殖
- 真菌: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壁、细胞核(真核),孢子生殖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多数能运动
- 物种多样性的形成:长期进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