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测量思维导图

《三年级上册测量思维导图》

一、长度单位

  • 1. 认识长度单位:

    • 厘米(cm):
      • 定义: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单位。
      • 常用测量工具:直尺。
      • 实际感知:手指宽度大约1厘米。
    • 分米(dm):
      • 定义:介于厘米和米之间的长度单位。
      • 换算关系:1分米 = 10厘米。
    • 米(m):
      • 定义: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单位。
      • 常用测量工具:卷尺、米尺。
      • 实际感知:一步的距离大约1米。
    • 千米(km):
      • 定义:测量较远距离的单位,也叫公里。
      • 换算关系:1千米 = 1000米。
      • 应用场景:城市之间的距离、道路长度等。
  • 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 进率:
      •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0或1000。
    • 换算方法:
      •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以进率。
      •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
    • 常见换算:
      • 1米 = 10分米
      • 1分米 = 10厘米
      • 1米 = 100厘米
      • 1千米 = 1000米
  • 3. 测量物体长度:

    • 方法:
      •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 对准物体的一端,确定起点。
      • 读数时要看清刻度线,注意单位。
      • 长度不够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 注意事项:
      • 零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
      • 尺子要放平,与被测物体平行。
      •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 估测:
      • 培养估测能力,能大致估计物体的长度。
      • 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提高准确性。

二、质量单位

  • 1. 认识质量单位:

    • 克(g):
      • 定义:测量较轻物体质量的单位。
      • 常用测量工具:天平、电子秤。
      • 实际感知:一枚硬币的质量大约几克。
    • 千克(kg):
      • 定义:测量较重物体质量的单位,也叫公斤。
      • 常用测量工具:台秤、电子秤。
      • 实际感知:一袋大米的质量大约10千克。
    • 吨(t):
      • 定义:测量很重物体质量的单位。
      • 应用场景:测量卡车的载重、货物的重量等。
  • 2. 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 进率:
      •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 换算方法:
      •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以进率。
      •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
    • 常见换算:
      • 1千克 = 1000克
      • 1吨 = 1000千克
  • 3. 估测物体质量:

    • 培养估测能力,能大致估计物体的质量。
    • 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估测。
    • 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提高准确性。
  • 4. 解决实际问题:

    •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 能运用质量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 例如:购物时计算物品的总质量。

三、时间单位

  • 1. 认识时间单位:

    • 秒(s):
      • 定义:最小的时间单位。
      • 常用计时工具:秒表、钟表。
      • 实际感知:呼吸一次大约几秒。
    • 分(min):
      • 定义:常用的时间单位。
      • 换算关系:1分 = 60秒。
    • 时(h):
      • 定义:常用的时间单位。
      • 换算关系:1时 = 60分。
  • 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 进率:
      • 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 换算方法:
      •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以进率。
      •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
    • 常见换算:
      • 1时 = 60分
      • 1分 = 60秒
  • 3. 计算经过时间:

    • 方法:
      • 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 注意单位的统一(都换算成分或秒)。
    • 示例:
      • 开始时刻:8:30,结束时刻:9:00,经过时间:30分钟。
  • 4. 时间的应用:

    • 安排作息时间:
      • 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的时间。
    • 计算路程:
      • 结合速度和时间计算路程。
    • 解决实际问题:
      • 例如:计算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

四、测量周长

  • 1. 认识周长:

    • 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 理解:强调“封闭图形”和“一周”。
  • 2. 测量周长的方法:

    • 规则图形:
      • 长方形:周长 = (长 + 宽) × 2
      • 正方形:周长 = 边长 × 4
    • 不规则图形:
      • 绕绳法:用绳子绕物体一周,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 滚动法:在物体上做标记,在直线上滚动一周,测量直线上的长度。
      • 化曲为直:将曲线拉直,然后测量长度。
  • 3. 周长的计算:

    • 能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 能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 例如:计算花坛的周长、围栏的长度等。

五、总结

  • 掌握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并能准确测量。
  • 培养估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因数与倍数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