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化学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级分支:化学反应速率

  • 定义: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 计算方法:
      • 平均速率:Δc/Δt
      • 瞬时速率:极短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率的极限
    • 单位: mol/(L·s) 或 mol/(L·min)
  • 影响因素:
    • 内部因素:
      •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结构、键能等)
    • 外部因素:
      • 温度: 通常,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 原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增加。
        • 范特霍夫规则: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约增加2-4倍。
      • 浓度: 通常,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 原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增加。
        • 例外:零级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 压强: 对于气体反应,压强增大(通常意味着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 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通常是加快反应速率。
        • 原理:降低活化能,改变反应途径。
        • 特点: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 表面积: 对于涉及固体反应物的反应,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 其他因素: 光照、电磁辐射等可能影响反应速率。
  • 表示方法:
    • 浓度-时间图像 (c-t 图)
    • 速率-时间图像 (v-t 图)
  • 速率理论:
    • 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必须发生碰撞才有可能发生反应。
      • 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反应的碰撞。
      • 影响有效碰撞的因素:活化能、取向。
    • 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
    • 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一级分支:化学平衡

  • 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 本质特征: V正 = V逆 ≠ 0,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 动态平衡: 宏观静止,微观动态。
  • 平衡常数 (K):
    •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 表达式:K = ([C]^c [D]^d) / ([A]^a [B]^b) (对于反应 aA + bB ⇌ cC + dD)
    • 影响因素:
      • 温度:温度变化会影响K值。(吸热反应:温度升高,K增大;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减小)
      • 催化剂:催化剂不影响K值。
    • 意义: 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预测反应的方向。
      • K 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 K > 1:正反应方向进行; K < 1:逆反应方向进行; K = 1: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 影响因素 (勒夏特列原理):
    • 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 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如果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 温度: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 催化剂: 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只影响反应速率。
  • 平衡移动的判断:
    • 利用速率:V正 >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 <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 = V逆,平衡未移动。
    • 利用浓度、压强等的变化判断。
  • 平衡计算:
    • 三段式法:列出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一级分支:反应热与焓变

  • 反应热: 在恒压条件下,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焓变 (ΔH): 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焓的变化。
    • 定义: ΔH = H(生成物) - H(反应物)
    • 单位: kJ/mol 或 kJ·mol⁻¹
    • 符号:
      • ΔH < 0:放热反应
      • ΔH > 0:吸热反应
  • 热化学方程式:
    • 定义: 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 书写注意事项:
      • 必须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通常为298K,101kPa)。
      • 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g, l, s, aq)。
      • ΔH 标注在化学方程式的右侧,包括“+”或“-”号,数值和单位。
      • 化学计量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 反应热的计算:
    • 根据键能计算:ΔH = ΣE(反应物键能) - ΣE(生成物键能)
    •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 应用:利用已知的反应热计算未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常见放热反应:
    • 燃烧反应
    • 中和反应
    • 金属与酸的反应
    • 大多数化合反应
  • 常见吸热反应:
    • 大多数分解反应
    • 铵盐溶解
    • Ba(OH)₂·8H₂O 与 NH₄Cl 的反应
    • C(s) + H₂O(g) → CO(g) + H₂(g)

总结: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反应热与焓变这三个重要的概念。理解这些概念,掌握影响因素,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是解决化学反应相关问题的关键。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并运用是学习的难点。 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及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是重要的考察点。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小战马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