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上第二章质量和密度思维导图

《物理八上第二章质量和密度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质量和密度

I. 质量 (m)

  • A. 概念: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 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1. 与重量的区别:质量是物体本身属性,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大小。
  • B. 单位:
      1. 国际单位 (SI):千克 (kg)
      1. 常用单位:
        • 克 (g)
        • 毫克 (mg)
        • 吨 (t)
      1. 单位换算:
        • 1 t = 1000 kg
        • 1 kg = 1000 g
        • 1 g = 1000 mg
  • C. 测量:
      1. 常用工具:天平
      1. 天平的使用:
        • a. 放置: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 b. 调零: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 c. 称量:左物右码,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大后小。
        • d. 读数:物体的质量 = 砝码的总质量 + 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
        • e. 注意事项:
        • 保持天平清洁干燥。
        •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范围。
        • 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
        •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 天平在调节平衡时,要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1. 其他测量方法:
        • 间接测量 (例如:通过体积和密度计算)。
  • D. 特点:
      1. 客观存在性:任何物体都具有质量。
      1. 独立性: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而改变。
      1. 唯一性:同一物体的质量是确定的。

II. 密度 (ρ)

  • A. 概念:
      1.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1.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反映了不同物质相同体积时质量的大小差异。
  • B. 公式:
      1. 公式:ρ = m/V
      1. 公式变形:
        • m = ρV
        • V = m/ρ
      1. 物理意义:
        • ρ:密度,单位是 kg/m³ 或 g/cm³
        • m:质量,单位是 kg 或 g
        • V:体积,单位是 m³ 或 cm³
  • C. 单位:
      1. 国际单位 (SI):千克/米³ (kg/m³)
      1. 常用单位:克/厘米³ (g/cm³)
      1. 单位换算:1 g/cm³ = 1000 kg/m³
  • D. 测量:
      1. 规则物体的密度测量:
        • a. 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m)。
        • b.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宽、高,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V)。
        • c. 用公式 ρ = m/V 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1. 不规则物体的密度测量:
        • a. 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m)。
        • b. 用量筒和水测出物体的体积 (V)。 (排水法)
        • c. 用公式 ρ = m/V 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1. 液体密度的测量:
        •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
        • b. 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液体,读出液体的体积 (V)。
        • c. 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2)。
        • d. 液体的质量 m = m2 - m1。
        • e. 用公式 ρ = m/V 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 E. 特点:
      1. 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特殊情况:如水在4℃时密度最大),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1. 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特殊情况:水在0℃~4℃反常膨胀)。
      1. 压强的影响:对于气体,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 F. 应用:
      1. 鉴别物质:根据密度值查阅密度表,可以初步鉴别物质。
      1. 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已知密度和体积求质量,已知密度和质量求体积。
      1. 判断物体浮沉: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则下沉;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则上浮;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则悬浮。 (忽略形状影响)

III. 质量与密度的综合应用

  • A. 空心/实心问题:
      1. 利用密度公式判断:比较实际密度与物质密度。
      1. 利用质量和体积关系判断:假设全是实心,计算体积或质量,与实际情况比较。
  • B. 混合物的密度:
      1. 先求出混合物的总质量和总体积。
      1. 用公式 ρ = m/V 计算出混合物的密度。
  • C. 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 测量牛奶的密度判断是否掺水。
      1. 轮船设计,考虑排水量与密度关系。
      1. 密度计的使用。

IV. 注意事项

  • A. 单位统一:在计算时,必须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
  • B. 实验误差分析: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 C. 公式的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题目条件,灵活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 D. 概念的理解:深入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避免混淆。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