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第一章思维导图》
一、走进生物科学
1.1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 定义:
-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 研究对象:
- 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动物、人类
- 从宏观到微观,包括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研究内容:
-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研究方法:
- 观察法:直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观察。
-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 调查法:收集资料,分析数据。
- 比较法:比较不同生物的异同。
- 建模法:建立模型模拟生命现象。
- 生物学的特点:
- 实践性: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观察。
- 发展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
- 复杂性:生命现象复杂多样。
- 综合性: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
- 与生活的联系:
- 健康: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品种。
- 环保: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环境污染。
- 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安全。
1.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 提出问题:基于观察和思考。
- 作出假设: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
- 制定计划:包括实验材料、步骤和预期结果。
- 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实验。
- 得出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表达交流:撰写报告,交流结果。
- 实验设计的原则:
- 对照原则:设置对照组,排除干扰因素。
- 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变量相同,只改变一个变量。
- 随机原则:随机选取实验对象,减少人为误差。
- 重复原则:重复实验,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 对照组的设置:
- 空白对照:不施加任何处理。
- 条件对照:施加除了实验变量外的其他条件。
- 变量的分类:
- 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
-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 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需要控制相同的变量。
- 实例分析: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探究某种药物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1.3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
- 古代生物学:
- 亚里士多德:观察和描述动植物。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近代生物学:
- 林奈:建立了生物分类系统。
-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
- 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定律。
- 现代生物学:
-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 基因工程的诞生。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生物技术的发展:
- 发酵技术
- 克隆技术
- 转基因技术
- 基因治疗
- 生物科学发展的伦理问题: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 克隆技术的伦理道德。
- 基因治疗的风险。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 组成细胞的元素:
-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 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 等。
- C是最基本元素,构成有机物的骨架。
-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 无机物:水、无机盐。
- 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 水的含量和作用:
-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自由水和结合水。
- 良好的溶剂。
- 参与化学反应。
- 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 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 无机盐的作用:
-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 参与构成某些复杂的化合物(如血红蛋白中的Fe)。
- 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
2.2 糖类和脂质
- 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 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 功能:
- 主要的能源物质。
- 构成细胞结构。
- 参与细胞识别。
- 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 脂肪:储存能量。
- 磷脂: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 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 功能:
- 储存能量。
- 构成细胞膜。
- 调节生理功能。
- 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
- 糖类:C、H、O
- 脂质:C、H、O(有的含有P、N)
2.3 蛋白质
-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 C、H、O、N(有的含有S)
-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 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不同的氨基酸有不同的R基。
- 肽链的形成:
-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分子水形成肽键。
- 肽键:-CO-NH-
- 肽链: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的链状结构。
-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 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 二级结构:肽链盘绕成螺旋或折叠成片状。
- 三级结构:二级结构进一步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 四级结构:多个三级结构组合形成的更复杂的结构。
- 蛋白质的功能:
- 结构蛋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
- 催化功能:酶具有催化作用。
- 运输功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 免疫功能:抗体抵抗病原体。
- 调节功能:胰岛素调节血糖。
- 其他功能:运动、识别、信号传递等。
2.4 核酸
- 核酸的种类:
- 脱氧核糖核酸(DNA)。
- 核糖核酸(RNA)。
- 核酸的组成单位:
- 核苷酸:由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组成。
- 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是A、T、C、G。
- RNA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是A、U、C、G。
- DNA的结构:
- 双螺旋结构: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反向平行。
- 碱基互补配对:A与T配对,C与G配对。
- RNA的结构:
- 单链结构:通常为单链,但局部区域也可能形成双链。
- 核酸的功能: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mRNA、tRNA、rRNA。
- 核酸的分布:
-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