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动脉思维导图

《上肢动脉思维导图》

I. 概述

  • 定义: 上肢动脉系统是指为上肢提供血液供应的动脉网络,起始于锁骨下动脉,最终分布至手部。
  • 重要性: 上肢动脉负责提供上肢组织(包括肌肉、骨骼、皮肤和神经)所需的氧气和营养,对于上肢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损伤或阻塞会导致缺血性损伤,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
  • 主要分支:
    • 锁骨下动脉 (Subclavian Artery)
    • 腋动脉 (Axillary Artery)
    • 肱动脉 (Brachial Artery)
    • 桡动脉 (Radial Artery)
    • 尺动脉 (Ulnar Artery)
    • 手掌动脉弓 (Palmar Arches)

II. 锁骨下动脉 (Subclavian Artery)

  • 起源: 起源于主动脉弓(左侧)或头臂干(右侧)。
  • 行程: 穿过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
  • 分支:
    • 椎动脉 (Vertebral Artery): 供应脑和脊髓。
    • 胸廓内动脉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供应胸壁和乳房。
      • 分支:肋间前动脉,肌膈动脉。
    • 甲状颈干 (Thyrocervical Trunk): 分为以下几支:
      • 甲状腺下动脉 (Inferior Thyroid Artery): 供应甲状腺和喉。
      • 肩胛上动脉 (Suprascapular Artery): 供应肩胛区域。
      • 颈横动脉 (Transverse Cervical Artery): 供应颈部。
    • 肋颈干 (Costocervical Trunk): 分为以下几支:
      • 颈深动脉 (Deep Cervical Artery): 供应颈部深层肌肉。
      • 最上肋间动脉 (Supreme Intercostal Artery): 供应第一和第二肋间。
  • 临床意义:
    •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导致椎动脉逆向供血,引起脑供血不足。
    • 胸廓内动脉:常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

III. 腋动脉 (Axillary Artery)

  • 起源: 锁骨下动脉越过第一肋骨后即称为腋动脉。
  • 行程: 通过腋窝,在胸小肌后方。
  • 分支 (根据胸小肌分为三段):
    • 第一段 (胸小肌上方):
      • 胸最上动脉 (Superior Thoracic Artery): 供应胸壁上部。
    • 第二段 (胸小肌后方):
      • 胸肩峰动脉 (Thoracoacromial Artery): 分为锁骨支、肩峰支、三角肌支和胸支,供应相应区域。
      • 胸外侧动脉 (Lateral Thoracic Artery): 供应前锯肌和胸肌。
    • 第三段 (胸小肌下方):
      • 肩胛下动脉 (Subscapular Artery): 供应肩胛区域。
        • 分支:胸背动脉 (Thoracodorsal Artery,供应背阔肌)。
        • 分支:旋肩胛动脉 (Circumflex Scapular Artery)。
      • 旋肱前动脉 (Anterior Humeral Circumflex Artery): 供应肱骨头前部和肩关节。
      • 旋肱后动脉 (Posterior Humeral Circumflex Artery): 与腋神经伴行,供应肱骨头后部和三角肌。
  • 临床意义:
    •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容易损伤腋动脉及其分支。
    • 腋动脉损伤:会导致上肢缺血。

IV. 肱动脉 (Brachial Artery)

  • 起源: 腋动脉越过大圆肌下缘后即称为肱动脉。
  • 行程: 沿肱骨内侧缘下降,位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内。
  • 分支:
    • 肱深动脉 (Profunda Brachii Artery): 伴随桡神经,供应肱三头肌。
      • 分支:中副动脉。
      • 分支:桡侧副动脉。
    • 肱骨滋养动脉 (Nutrient Artery to Humerus): 供应肱骨。
    • 尺侧上副动脉 (Superior Ulnar Collateral Artery): 伴随尺神经,参与肘关节的侧支循环。
    • 尺侧下副动脉 (Inferior Ulnar Collateral Artery): 参与肘关节的侧支循环。
  • 临床意义:
    • 测量血压:肱动脉常用于测量血压。
    • 肱动脉搏动:是诊断上肢血管疾病的重要体征。
    • 肱动脉损伤:会导致上肢缺血,Volkmann缺血性挛缩。

V. 桡动脉 (Radial Artery)

  • 起源: 肱动脉在肘窝下方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 行程: 沿前臂桡侧下降,位于桡侧腕屈肌腱内侧。
  • 分支:
    • 桡返动脉 (Radial Recurrent Artery): 参与肘关节的侧支循环。
    • 腕掌侧支 (Palmar Carpal Branch): 参与腕掌侧动脉弓的形成。
    • 浅掌支 (Superficial Palmar Branch): 参与浅掌弓的形成。
  • 桡动脉在腕部的特殊性:
    • 桡动脉搏动:是测量脉搏的常用部位。
    • 鼻烟壶:桡动脉在鼻烟壶底部,为手术入路提供便利。
  • 临床意义:
    • 桡动脉插管:用于监测动脉血压和抽血。
    • 桡动脉搭桥: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一种选择。

VI. 尺动脉 (Ulnar Artery)

  • 起源: 肱动脉在肘窝下方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 行程: 沿前臂尺侧下降,位于尺侧腕屈肌腱内侧。
  • 分支:
    • 尺返动脉 (Ulnar Recurrent Artery): 参与肘关节的侧支循环。
    • 骨间总动脉 (Common Interosseous Artery):
      • 分支:骨间前动脉 (Anterior Interosseous Artery)。
      • 分支:骨间后动脉 (Posterior Interosseous Artery)。
    • 腕掌侧支 (Palmar Carpal Branch): 参与腕掌侧动脉弓的形成。
    • 腕背侧支 (Dorsal Carpal Branch): 参与腕背侧动脉弓的形成。
  • 临床意义:
    • Allen 试验:用于评估手部尺动脉和桡动脉的侧支循环。

VII. 手掌动脉弓 (Palmar Arches)

  • 浅掌弓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 主要由尺动脉的末端延续形成,桡动脉的浅掌支参与。
    • 发出指掌侧总动脉 (Common Palmar Digital Arteries),然后分叉为指掌侧固有动脉 (Proper Palmar Digital Arteries),供应手指。
  • 深掌弓 (Deep Palmar Arch):
    • 主要由桡动脉的末端延续形成,尺动脉的掌深支参与。
    • 发出指掌侧掌动脉 (Palmar Metacarpal Arteries),与指掌侧总动脉吻合。
  • 临床意义:
    • 评估手部血液供应:通过 Allen 试验和动脉造影可以评估手掌动脉弓的完整性。
    • 血栓形成:手掌动脉弓的血栓形成会导致手指缺血。

VIII. 总结

上肢动脉系统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血管网络,其功能是为上肢提供血液供应。了解其解剖结构和分支关系对于诊断和治疗上肢血管疾病至关重要。熟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和手掌动脉弓的走行、分支以及临床意义,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掌握上肢动脉系统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相关疾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胡琪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