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思维导图全部单元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1 生物的生殖方式
- 有性生殖
- 定义: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 过程:
- 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
- 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发育: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 优点: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变异性,适应环境能力更强。
- 例子:高等动植物,多数动物。
- 无性生殖
- 定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 类型:
- 分裂生殖:细菌、变形虫。
- 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
- 孢子生殖:真菌、蕨类植物。
- 营养生殖:
- 压条:月季、葡萄。
- 扦插:月季、柳树。
- 嫁接:苹果、梨。
- 组织培养:兰花、草莓。
- 优点: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 缺点:后代遗传物质单一,适应环境能力较弱。
- 例子:细菌、真菌、植物。
1.2 植物的有性生殖
- 花
- 结构:
- 花托:支撑花的其他结构。
- 花萼:保护花蕾。
- 花瓣:吸引昆虫传粉(形态、颜色)。
- 雄蕊:产生花粉,含精子。
- 花药:产生花粉。
- 花丝:支持花药。
- 雌蕊:接受花粉,含卵细胞。
- 柱头:接受花粉。
- 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
- 子房:含有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
- 类型:
- 完全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
- 不完全花: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
- 两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
- 单性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
- 花粉的传播:
- 自花传粉: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 异花传粉:花粉传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 风媒花:花粉量大、轻、小,柱头有粘液,花没有鲜艳的颜色和气味。
- 虫媒花:花有鲜艳的颜色和气味,花粉有粘性。
- 结构:
- 受精过程
- 花粉落在柱头上,在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
- 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
- 花粉管中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双受精: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受精卵:发育成胚。
- 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 胚珠:发育成种子。
- 种皮:保护胚。
- 胚根:发育成根。
-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 子叶:储存营养物质。
- 子房:发育成果实。
- 果皮:保护种子。
- 种子:含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 种子的萌发
- 外界条件:
- 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
- 充足的水分:浸泡种子,使其吸水膨胀。
- 充足的空气:提供种子呼吸作用的氧气。
- 自身条件:
- 完整的、有活力的胚。
- 胚是活的。
- 种子不在休眠期。
- 过程:
- 种子吸水膨胀,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提供营养。
- 外界条件:
1.3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 动物的生殖
- 有性生殖:
- 体内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雌性动物体内结合。
- 例子: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
- 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雌性动物体外结合。
- 例子:鱼类、两栖动物。
- 体内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雌性动物体内结合。
- 无性生殖:
- 断裂生殖:海星、涡虫。
- 出芽生殖:水螅。
- 孤雌生殖:蜜蜂(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蜂)。
- 有性生殖:
- 动物的发育
- 变态发育:
-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
- 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 例子:蝴蝶、家蚕、蜜蜂、蚊、蝇。
- 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不大。
- 过程:卵→若虫→成虫。
- 例子:蝗虫、蟋蟀、蜻蜓、螳螂。
-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
- 无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相似,只是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不同。
- 例子: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
- 变态发育:
- 人的生殖与发育
- 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男性生殖系统:
-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 附睾:储存和成熟精子。
- 输精管:输送精子。
- 精囊腺、前列腺:分泌黏液,提供营养。
- 阴茎:排出精液。
- 女性生殖系统:
-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 阴道:排出月经和胎儿的通道。
- 男性生殖系统:
- 受精过程:精子通过阴道、子宫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胚胎发育: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开始分裂,形成胚胎,植入子宫内壁。
- 妊娠:胚胎在子宫内发育。
- 分娩:胎儿从母体产出。
- 青春期发育:
- 生理变化: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出现第二性征。
- 心理变化:独立意识增强,性意识萌发。
- 注意卫生,健康饮食,加强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计划生育
-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意义: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 避孕:防止意外怀孕。
1.4 生物遗传与变异初步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基因: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
- 染色体: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 DNA: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的载体。
-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决定性状,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 显性性状:在杂合子中表现出来的性状。
- 隐性性状:在杂合子中被掩盖的性状。
-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 生物的变异
- 定义: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 类型:
-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 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 变异的意义:
-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 人工选择:根据人们的需求,选择具有特定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 杂交育种: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使后代同时具有双亲的优良性状。
1.5 生物技术的应用
- 克隆技术
- 定义:利用生物技术,从一个亲本产生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后代。
- 过程:
- 取出A细胞的细胞核。
- 取出B细胞的细胞质,去除其细胞核。
- 将A细胞的细胞核注入B细胞的细胞质中。
- 将重组细胞培养发育成胚胎,植入代孕母体。
- 应用:
- 保护濒危物种。
- 培育优良品种。
- 用于医学研究。
- 转基因技术
- 定义: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改变其遗传特性。
- 过程:
- 提取目的基因。
-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 应用:
-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 生产药物。
- 基因治疗。
-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 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 克隆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 基因歧视问题。
- 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
- 基因编辑技术。
- 合成生物学。
- 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