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的思维导图
《氯的思维导图》
一、氯元素概述
1.1 基本信息
- 原子符号:Cl
- 原子序数:17
- 相对原子质量:35.453
- 电子排布:[Ne] 3s²3p⁵
- 族:卤族元素 (第17族)
- 周期:第三周期
1.2 物理性质
- 颜色:黄绿色气体
- 气味:刺激性气味
- 状态: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 密度:比空气重 (ρ(Cl₂) > ρ(空气))
- 溶解性:可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
- 熔点:-101.5 °C
- 沸点:-34.04 °C
- 其他:有毒
1.3 化学性质
- 强氧化性:易得电子,是强氧化剂。
- 活泼性:化学性质活泼,易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 反应类型:主要参与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二、氯气的制备
2.1 实验室制法
- 原理:用强氧化剂(如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氧化浓盐酸。
- 反应方程式:MnO₂(s) + 4HCl(aq) → MnCl₂(aq) + 2H₂O(l) + Cl₂(g)↑
- 装置:固液加热型装置。
- 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 注意事项:
- 必须使用浓盐酸。
- 需要加热。
- 制得的氯气含有HCl杂质,需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 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2 工业制法
- 方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氯碱工业)
- 原理:利用电解原理,使氯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氯气。
- 电极反应:
- 阳极:2Cl⁻ - 2e⁻ → Cl₂(g)
- 阴极:2H⁺ + 2e⁻ → H₂(g)
- 总反应方程式:2NaCl(aq) + 2H₂O(l) → 2NaOH(aq) + H₂(g) + Cl₂(g) (电解)
- 产品:氯气、氢气、氢氧化钠溶液。
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
3.1 与金属反应
- 钠:2Na(s) + Cl₂(g) → 2NaCl(s) (剧烈反应,产生白烟)
- 铁:2Fe(s) + 3Cl₂(g) → 2FeCl₃(s) (剧烈反应,产生棕色烟)
- 铜:Cu(s) + Cl₂(g) → CuCl₂(s) (加热条件下,产生棕黄色的烟)
- 总结:氯气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氯气显氧化性,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3.2 与非金属反应
- 氢气:H₂(g) + Cl₂(g) → 2HCl(g) (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 磷:2P(s) + 3Cl₂(g) → 2PCl₃(l) (少量氯气)
- 磷:P(s) + 5Cl₂(g) → 2PCl₅(s) (过量氯气)
- 硫:S(s) + Cl₂(g) → SCl₂(l) (加热)
- 总结:氯气与非金属反应生成非金属氯化物。
3.3 与水反应
- 反应方程式:Cl₂(g) + H₂O(l) ⇌ HCl(aq) + HClO(aq) (可逆反应)
- 生成物:盐酸 (HCl) 和次氯酸 (HClO)。
- 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不稳定,易分解。
- 久置氯水:主要成分为盐酸。
- 新制氯水:含有Cl₂、HClO、HCl、H₂O等多种成分,具有多种性质。
3.4 与碱反应
- 与氢氧化钠:Cl₂(g) + 2NaOH(aq) → NaCl(aq) + NaClO(aq) + H₂O(l)
- 与石灰乳:2Cl₂(g) + 2Ca(OH)₂(s) → Ca(ClO)₂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 + CaCl₂(aq) + 2H₂O(l)
-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₂ + CO₂ + H₂O → CaCO₃ + 2HClO,HClO起漂白作用。
-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₂
3.5 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 与亚铁盐:2Fe²⁺ + Cl₂ → 2Fe³⁺ + 2Cl⁻
- 与二氧化硫:SO₂(g) + Cl₂(g) + 2H₂O(l) → H₂SO₄(aq) + 2HCl(aq)
- 氯气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Cl₂ + 2KI → 2KCl + I₂,I₂使淀粉变蓝。
四、氯离子的检验
4.1 试剂:硝酸银溶液 (AgNO₃) 和稀硝酸 (HNO₃)
4.2 方法:
-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
- 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 加入稀硝酸,检验沉淀是否溶于硝酸(AgCl不溶于稀硝酸)。
4.3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证明含有氯离子。
4.4 离子方程式:Ag⁺(aq) + Cl⁻(aq) → AgCl(s)
五、氯的应用
5.1 自来水消毒
5.2 制造盐酸、漂白粉等化工产品
5.3 合成有机化合物
5.4 漂白纺织品、纸浆等
六、含氯化合物
6.1 盐酸 (HCl)
6.2 次氯酸 (HClO)
6.3 氯化钠 (NaCl)
6.4 氯化钾 (KCl)
6.5 其他氯化物
七、氯的安全防护
7.1 氯气有毒,操作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7.2 防止氯气泄漏,泄漏时应迅速撤离现场。
7.3 皮肤接触氯气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7.4 实验室制备氯气时,应注意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