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芭蕉扇思维导图清晰初一

《三借芭蕉扇思维导图清晰初一》

I. 故事梗概 (中心主题)

  • 主题: 取经路上,火焰山阻路,孙悟空为灭火借芭蕉扇。
  • 核心冲突: 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恩怨与借扇困难。
  • 关键转折: 三次借扇过程,悟空的机智、勇敢以及最终的胜利。
  • 结局: 孙悟空最终借得真扇,熄灭火焰山,继续西行取经。

II. 人物分析 (主要人物及关系)

A. 孙悟空

  • 性格特征:
    • 勇敢机智:面对困难不退缩,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 顽皮好胜:有时会使用一些小手段,争强好胜。
    • 重情义:为了师父和取经大业,不畏艰险。
  • 主要行为:
    • 一借芭蕉扇:被罗刹女识破,借得假扇,火势更盛。
    • 二借芭蕉扇:变成牛魔王骗得真扇,又被牛魔王变回原形夺回。
    • 三借芭蕉扇:与牛魔王大战,最终在众神帮助下降伏牛魔王,借得真扇。
  • 与其他人物关系:
    • 与唐僧:师徒关系,保护唐僧西行是其职责。
    • 与铁扇公主:仇敌关系,因红孩儿之事结怨。
    • 与牛魔王:结拜兄弟关系,但立场不同,最终反目。

B. 铁扇公主(罗刹女)

  • 性格特征:
    • 记仇:因红孩儿之事对孙悟空怀恨在心。
    • 谨慎:不容易相信别人,提防孙悟空。
    • 泼辣:性格强悍,不好惹。
  • 主要行为:
    • 不愿借扇:因红孩儿之事对孙悟空充满敌意。
    • 给予假扇:试图戏弄孙悟空,阻挠其取经。
    • 防范孙悟空:多次识破孙悟空的计谋。
  • 与其他人物关系:
    • 与孙悟空:仇敌关系,因红孩儿之事结怨。
    • 与牛魔王:夫妻关系,感情深厚。
    • 与红孩儿:母子关系,溺爱儿子。

C. 牛魔王

  • 性格特征:
    • 豪爽:性格较为豪爽,有江湖义气。
    • 重情:对妻子铁扇公主感情深厚。
    • 自负:对自己实力充满自信。
  • 主要行为:
    • 夺回芭蕉扇:变回原形夺回孙悟空骗取的芭蕉扇。
    • 与孙悟空大战:为了守护妻子和芭蕉扇,与孙悟空大战。
    • 被降伏:最终被众神降伏。
  • 与其他人物关系:
    • 与孙悟空:结拜兄弟关系,但最终反目。
    • 与铁扇公主:夫妻关系,感情深厚。
    • 与红孩儿:父子关系。

III. 故事发展 (情节梳理)

A. 一借芭蕉扇

  • 起因: 孙悟空请求铁扇公主借扇灭火。
  • 过程:
    • 铁扇公主不愿借扇,怀恨在心。
    • 孙悟空被铁扇公主识破,借得假扇。
    • 假扇不仅没有灭火,反而火势更盛。
  • 结果: 借扇失败。

B. 二借芭蕉扇

  • 起因: 孙悟空再次请求借扇。
  • 过程:
    • 孙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取真扇。
    • 牛魔王赶回,变回原形夺回芭蕉扇。
  • 结果: 借扇再次失败。

C. 三借芭蕉扇

  • 起因: 孙悟空与牛魔王再次交战。
  • 过程:
    • 孙悟空与牛魔王大战,难分胜负。
    • 哪吒、李靖等众神前来助阵。
    • 牛魔王最终被降伏。
    • 铁扇公主无奈交出芭蕉扇。
  • 结果: 借扇成功。

IV. 主题思想 (深层含义)

  • 坚持不懈: 孙悟空为了取经,不畏困难,三次借扇,最终成功。
  • 正义必胜: 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只要坚持正义,最终必将战胜邪恶。
  • 团结合作: 孙悟空最终借得芭蕉扇,离不开众神的帮助,体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 因果报应: 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之事与孙悟空结怨,最终也受到了惩罚。
  • 宽容与放下: 通过故事,或许可以思考放下过去的恩怨,化解矛盾的重要性。

V. 艺术特色 (写作手法)

  • 神话色彩: 充满奇幻色彩,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 情节曲折: 三次借扇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 人物鲜明: 各个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 语言生动: 运用丰富的口语和比喻,使语言通俗易懂。
  • 对比手法: 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与铁扇公主的记仇泼辣形成对比。
  • 夸张手法: 对火焰山火势和孙悟空神通的描写,运用了夸张手法,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

VI. 结构框架 (思维导图呈现)

mermaid graph LR A[《三借芭蕉扇》] --> B(故事梗概) A --> C(人物分析) A --> D(故事发展) A --> E(主题思想) A --> F(艺术特色)

B --> B1[取经阻碍,火焰山]
B --> B2[孙悟空借扇]
B --> B3[三次借扇过程]
B --> B4[熄灭火焰山,继续西行]

C --> C1[孙悟空]
C --> C2[铁扇公主]
C --> C3[牛魔王]

C1 --> C11[性格特征]
C1 --> C12[主要行为]
C1 --> C13[与其他人物关系]
C2 --> C21[性格特征]
C2 --> C22[主要行为]
C2 --> C23[与其他人物关系]
C3 --> C31[性格特征]
C3 --> C32[主要行为]
C3 --> C33[与其他人物关系]

D --> D1[一借芭蕉扇]
D --> D2[二借芭蕉扇]
D --> D3[三借芭蕉扇]

D1 --> D11[起因]
D1 --> D12[过程]
D1 --> D13[结果]
D2 --> D21[起因]
D2 --> D22[过程]
D2 --> D23[结果]
D3 --> D31[起因]
D3 --> D32[过程]
D3 --> D33[结果]

E --> E1[坚持不懈]
E --> E2[正义必胜]
E --> E3[团结合作]
E --> E4[因果报应]
E --> E5[宽容与放下]

F --> F1[神话色彩]
F --> F2[情节曲折]
F --> F3[人物鲜明]
F --> F4[语言生动]
F --> F5[对比手法]
F --> F6[夸张手法]

This is a basic mind map structure. You can further expand each node with more details and sub-nodes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For example, under "孙悟空 (C1)", you can have further sub-nodes detailing his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specific actions in each of the three borrowing attempts.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一年级分与合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