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因数与倍数的思维导图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因数与倍数的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因数与倍数

一、 基本概念

  • 定义:

    • 因数: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b≠0),那么b就是a的因数,也叫约数。
    • 倍数: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b≠0),那么a就是b的倍数。
    • 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
  • 表示方法:

    • 例如:12 ÷ 3 = 4,则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
    • 也可以说:12是3和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
  • 特点:

    •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 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 一个数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

二、 寻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 寻找因数:

    • 列除法算式: 用这个数依次除以1、2、3…直到商小于或等于除数,所有的除数和商都是这个数的因数。(通常从小到大排列)
      • 例如:12的因数:12 ÷ 1 = 12,12 ÷ 2 = 6,12 ÷ 3 = 4; 所以12的因数有1, 2, 3, 4, 6, 12。
    • 利用乘法算式: 写出所有可以得到这个数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中的两个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 例如:12 = 1 × 12,12 = 2 × 6,12 = 3 × 4;所以12的因数有1, 2, 3, 4, 6, 12。
  • 寻找倍数:

    • 用这个数依次乘1、2、3…
      • 例如:3的倍数:3 × 1 = 3,3 × 2 = 6,3 × 3 = 9,3 × 4 = 12…… 所以3的倍数有3, 6, 9, 12……

三、 特征数

  • 2的倍数(偶数):

    • 个位是0, 2, 4, 6, 8的数。
    • 所有偶数都是2的倍数。
  • 5的倍数:

    • 个位是0或5的数。
  • 3的倍数:

    •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 例如:123,1+2+3=6,6是3的倍数,所以123是3的倍数。
  • 奇数和偶数:

    • 偶数: 2的倍数。 0也是偶数。
    • 奇数: 不是2的倍数。
    • 性质:
      • 偶数 ± 偶数 = 偶数
      • 奇数 ± 奇数 = 偶数
      • 偶数 ± 奇数 = 奇数
      • 偶数 × 偶数 = 偶数
      • 偶数 × 奇数 = 偶数
      • 奇数 × 奇数 = 奇数

四、 质数和合数

  • 定义:

    • 质数(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 合数: 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
    •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判断方法:

    • 质数: 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
    • 合数: 除了1和本身,还能被其他数整除。
  • 分解质因数:

    • 定义: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 方法:
      • 短除法: 用质数依次去除这个合数,直到商是质数为止。
      • 例如:把24分解质因数: 24 = 2 × 2 × 2 × 3。

五、 公因数和公倍数

  • 定义:

    • 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 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 最大公因数(GCD):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 最小公倍数(LCM):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 寻找方法:

    • 列举法: 列出每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找出公有的,然后确定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 短除法: 用公有的质因数去除这几个数,直到所得的商互质为止。
      • 最大公因数:所有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
      • 最小公倍数:所有除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商的乘积。
    • 分解质因数法: 先把这几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
      • 最大公因数:所有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
      • 最小公倍数:所有质因数的乘积,公有的质因数取指数最大的。
  • 特殊情况:

    • 如果两个数互质(只有公因数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六、 互质数

  • 定义: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 判断: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则这两个数互质。
  • 常见类型:
    •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 1和任何非0自然数都互质。
    •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 两个数都是合数,也可能互质,例如:8和9。

七、 应用

  • 解决实际问题:
    • 分组问题: 通常求最大公因数。 例如:将一些糖果平均分给若干个小朋友,求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 重合问题: 通常求最小公倍数。 例如:两辆公共汽车从同一起点出发,多久以后再次同时回到起点。
    • 铺地砖问题: 通常求最大公因数。 例如:用边长相同的正方形地砖铺长方形地面,求地砖的最大边长。

这份思维导图旨在梳理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基本概念、寻找方法、特征数、质数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以及互质数的学习,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志愿军雄兵出击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