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多位数的认识
一级分支:计数单位与数位
- 计数单位:
-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递增关系)
- 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十进制(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 掌握计数单位,能够准确地读出、写出多位数。
- 理解“一”与“十”等的区别与联系,是理解多位数的关键。
- 计数器:用来计数的工具,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理解计数器上珠子的含义。
- 数位:
-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与计数单位对应)
- 数位顺序表:将数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方便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 理解数位与数字的含义: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值不同。例如:数字5在十位上表示50,在百位上表示500。
- 区分计数单位与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数位是“位置”。
- 练习:指出一个数各个数位的名称,以及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一级分支:多位数的读法
- 分级:
- 个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 万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 亿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 读法规则:
- 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
- 每级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读完一级后,加上“亿”或“万”。
-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 每级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 特殊情况:
- 含有万或亿以上的数:要特别注意分级和读法规则。
- 易错点:容易漏读或多读0。
- 练习:给出不同的多位数,练习读法,并说明每个数字的含义。
一级分支:多位数的写法
- 写法规则:
- 从最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写。
-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 注意占位:如果某一级没有数,要用0占位。
- 分级书写:
- 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 注意每级都需要写满四位,不足的用0补齐。
- 易错点:
- 忘记用0占位。
- 数位顺序错误。
- 练习:根据给定的读法,练习写出多位数。
- 与读法结合:
- 读写互逆:掌握读法是正确写数的基础,反之亦然。
一级分支: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 比较方法:
-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 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依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 符号:
-
(大于号)
- < (小于号)
- = (等于号)
-
- 易错点:
- 从低位开始比较。
- 忘记比较所有数位。
- 对于位数相同的数,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较,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 练习:给出多个多位数,练习比较大小,并用符号连接。
一级分支: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
- 数的改写:
- 用“万”或“亿”作单位:
-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去掉个级末尾的四个0,加上“万”字。
-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去掉万级和个级末尾的八个0,加上“亿”字。
- 注意:改写只是改变了数的单位,大小没有变。
- 用“万”或“亿”作单位:
- 求近似数:
- 用“四舍五入”法:
-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看千位,满5进1,不满5舍去,加上“万”字。
-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看千万位,满5进1,不满5舍去,加上“亿”字。
- 约等号:≈
- 求近似数改变了数的大小,但更加方便使用。
- 用“四舍五入”法:
- 易错点:
- 忘记在后面加上“万”或“亿”字。
- 四舍五入进位错误。
- 混淆改写和求近似数,改写后的数与原数相等,求近似数后的数与原数近似相等。
- 练习:给出多个多位数,练习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求近似数。
一级分支:数的产生和发展
- 自然数:
-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
- 最小的自然数是0。
-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计数方法:
- 古代计数方法:结绳计数、刻道计数等。
- 数字符号: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等。
- 数的演变:
- 从简单的计数到复杂的运算,数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 不同的文明创造了不同的计数方法,最终形成了现代的数学体系。
- 了解:
- 对数字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可,不需要深入研究。
总结:
- 掌握计数单位和数位,是理解多位数的关键。
- 熟练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写法、大小比较、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 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注意事项:
- 本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学习辅助工具,需要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学习。
-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思考、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多位数的知识。
- 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