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思维导图
一、核心概念:除法意义
- 平均分: 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 例子: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
- 包含除: 看一个数里面包含多少个另一个数。
- 例子:12个苹果,每4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二、计算方法
1. 口算
- 基础口算: 熟练掌握表内除法。
- 21 ÷ 3 = 7
- 36 ÷ 6 = 6
-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转化为表内除法。
- 60 ÷ 3 = 20 (6 ÷ 3 = 2,所以60 ÷ 3 = 20)
- 400 ÷ 2 = 200 (4 ÷ 2 = 2,所以400 ÷ 2 = 200)
- 估算: 将两三位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 78 ÷ 4 ≈ 80 ÷ 4 = 20
- 312 ÷ 3 ≈ 300 ÷ 3 = 100
- 口算技巧:
- 分解法:将复杂除法分解为简单的除法。例如:48 ÷ 4 = (40 ÷ 4) + (8 ÷ 4) = 10 + 2 = 12
- 乘法逆算:根据乘法口诀直接得出答案。例如:56 ÷ 7 = 8,因为7 x 8 = 56
2. 笔算
- 笔算步骤:
- 写除法竖式: 被除数写在里面,除数写在外面。
- 从最高位开始除: 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够除就商在该位上;不够除就看前两位。
- 商的定位: 商的位置要对齐。
- 余数: 每次除后都要注意是否有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 验算: 用商乘以除数,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 余数的处理:
- 没有余数: 刚好除尽。
- 有余数: 余数要小于除数。
- 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 中间有0:当除到某一位时,不够商1,要商0占位。
- 末尾有0:除到个位仍然不能除尽时,余数即为末尾数。
- 特殊情况:
- 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是两位数。
- 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是三位数。
3. 应用题
- 关键词识别:
- 平均分: 平均、每份、一样多
- 包含除: 包含、装、能分多少
- 解题步骤:
- 审题: 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 列式: 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除法算式。
- 计算: 正确计算出结果。
- 检验: 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 作答: 写出完整的答案。
- 常见题型:
- 分配问题: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人或几个小组。
- 测量问题:测量一个长度需要多少个小单位。
- 购物问题:购买商品需要多少钱,或者用一些钱可以购买多少商品。
三、易错点
- 商0的理解: 当被除数中间有0,并且前面没有余数时,需要在商的相应位置写0占位。
-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否则商小了。
- 竖式书写: 商的位置要对齐,避免计算错误。
- 忘记验算: 验算是确保计算正确的重要步骤。
- 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练习与巩固
- 基础练习: 大量练习口算和笔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 变式练习: 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拓展练习: 学习更复杂的除法计算,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错题整理: 将做错的题目整理起来,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五、思维导图总结
- 中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 一级分支: 核心概念 (除法意义)
- 二级分支: 平均分、包含除
- 一级分支: 计算方法
- 二级分支: 口算、笔算、应用题
- 三级分支(口算): 基础口算、整十/百数除法、估算、口算技巧
- 三级分支(笔算): 笔算步骤、余数处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特殊情况
- 三级分支(应用题): 关键词识别、解题步骤、常见题型
- 一级分支: 易错点
- 二级分支: 商0的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竖式书写、忘记验算、混合运算顺序
- 一级分支: 练习与巩固
- 二级分支: 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错题整理
这个思维导图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三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通过理解核心概念,掌握计算方法,避免易错点,并进行充分的练习与巩固,学生可以有效提高除法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