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思维导图
《宿新市徐公店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宿新市徐公店
一、诗歌基本信息
- 标题: 宿新市徐公店
- 作者: 杨万里
- 朝代: 宋朝
- 体裁: 七言绝句
- 版本差异:
二、诗歌原文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三、诗歌意象分析 (Symbolic Analysis)
- 篱落:
- 含义: 用竹木编成的稀疏的栅栏。
- 象征: 村野景象,田园风光,环境的朴实自然。
- 作用: 勾勒乡村环境轮廓,暗示农家生活的简朴。
- 径:
- 含义: 小路,小径。
- 象征: 通往田野深处的路径,引导读者视线。
- 作用: 连接篱落和远处,引出后面的景象,营造空间感。
- 树头:
- 含义: 树的顶部,树梢。
- 象征: 春天,生机,希望,但花落暗示春将逝。
- 作用: 描绘春天景象,但未成阴也暗示着季节的过渡。
- 花:
- 含义: 树上的花。
- 象征: 美丽,短暂,即将消逝的事物。
- 作用: 烘托春天的氛围,与后文的菜花呼应。
- 阴:
- 含义: 树荫。
- 象征: 成长,成熟,夏季的到来。
- 作用: 与“未成阴”形成对比,预示季节转换。
- 儿童:
- 含义: 天真烂漫的孩童。
- 象征: 童真童趣,活泼好动,生命力。
- 作用: 诗歌的主角,赋予诗歌活力和动感,带来天真快乐的气息。
- 黄蝶:
- 含义: 黄色的蝴蝶。
- 象征: 美丽,自由,快乐,难以捉摸。
- 作用: 吸引儿童追逐,使画面更生动,构成追逐主题。
- 菜花:
- 含义: 油菜花。
- 象征: 春天的繁荣,生命的旺盛,田园的色彩。
- 作用: 为蝴蝶提供藏身之处,使蝴蝶难以寻觅,增加诗歌的趣味性。
- 无处寻:
- 含义: 找不到。
- 象征: 童年的纯真和乐趣,短暂易逝,令人回味。
- 作用: 结尾,暗示追寻的乐趣,引人深思。
四、诗歌艺术手法
- 白描:
- 运用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写景物,突出事物的本来面貌。
- 例:对篱落、树头、菜花等景物的描写。
- 动静结合:
- 静景:篱落、树头、菜花
- 动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
- 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活力。
- 对比:
- 花落与菜花盛开对比,暗示季节变化。
- 儿童的动与环境的静对比,突出儿童的活力。
- 细节描写:
- “急走” “追” “飞入”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儿童的动作和神态。
- 语言简洁:
- 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流畅,富有生活气息。
-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生动地描绘出乡村景象。
五、诗歌主旨 (Theme)
- 通过描写儿童在春天田野里追逐蝴蝶的场景,展现了乡村恬静、充满生机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赞美儿童天真烂漫的情趣。
六、诗歌情感 (Emotion)
- 喜爱: 对乡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 赞美: 对儿童天真烂漫的赞美之情。
- 愉悦: 诗人欣赏自然美景,感受童真童趣的愉悦心情。
- 童心: 诗人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着一颗童心,能被孩童的快乐所感染。
七、诗歌结构分析
- 第一句(起): 概括描写环境,点明地点和环境特点。
- “篱落疏疏一径深”:交代了乡村的自然环境:稀疏的篱笆,幽深的小路。
- 第二句(承): 描写春天的景象,暗示季节变化。
- “树头花落未成阴”:写树上的花开始凋谢,树荫尚未形成,暗示春天即将过去。
- 第三句(转): 描写儿童追逐蝴蝶的动态。
- “儿童急走追黄蝶”:描绘儿童奔跑追逐蝴蝶的场景,充满活力。
- 第四句(合): 描写蝴蝶的去向,增加诗歌的趣味性。
- “飞入菜花无处寻”:写蝴蝶飞入油菜花丛中,无处可寻,引人遐想。
八、背景知识
- 杨万里: 南宋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 田园诗派: 南宋时期重要的诗歌流派,以描写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为主要内容。
- 时代背景: 南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诗人向往和平安宁的田园生活。
九、诗歌评价
- 清新自然: 语言朴素,描绘生动,充满田园气息。
- 童趣盎然: 展现儿童天真烂漫的情趣,令人回味无穷。
- 意境优美: 营造了恬静优美的乡村意境,令人心旷神怡。
- 富于哲理: 通过追逐蝴蝶的场景,暗示人生短暂,应珍惜当下。
十、延伸思考
- 诗歌中儿童追逐蝴蝶的行为,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
- 诗歌中的“无处寻”是否暗示了什么哲理?
- 这首诗歌对当代人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