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思维导图》
一、比的定义与意义
1.1 比的定义
-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 比的符号:
:
(比号)。 -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1.2 比的意义
-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 表示两个同类量的比例关系。
- 体现的是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关系,而非绝对数量。
1.3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 联系: 比、除法、分数本质相同,都是一种运算关系。
- 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相当于分子。
- 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相当于分母。
- 比值相当于商,相当于分数值。
- 区别:
- 比是一种关系,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 除法是一种运算,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 分数是一种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
2.1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 a : b = (a × c) : (b × c) (c ≠ 0)
- a : b = (a ÷ c) : (b ÷ c) (c ≠ 0)
2.2 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 a : b = (a ÷ c) : (b ÷ c) (c ≠ 0)
- 化简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化为最简整数比。
- 求比值: 利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如果除不尽,用分数表示比值。
- 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
三、化简比
3.1 化简比的目的
- 使比的前项和后项尽可能简化,便于比较和计算。
- 得到最简整数比,方便后续应用。
3.2 化简比的方法
- 整数比:
- 如果前项和后项有公约数,则约分到最简。例如:12:18 = (12÷6) : (18÷6) = 2:3
- 分数比:
- 先将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为整数比。
- 再进行约分,化为最简整数比。 例如:(1/2) : (2/3) = (1/2 × 6) : (2/3 × 6) = 3 : 4
- 小数比:
- 先将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10、100、1000……,化为整数比。
- 再进行约分,化为最简整数比。 例如:0.25 : 0.5 = (0.25 × 100) : (0.5 × 100) = 25 : 50 = 1:2
- 复杂比:
- 先将前项和后项化为整数或分数形式。
- 再按照分数比或整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
3.3 注意事项
- 化简比的结果必须是最简整数比。
- 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四、求比值
4.1 求比值的定义
-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 比值可以用整数、小数或分数表示。
4.2 求比值的方法
- 用前项除以后项。 例如: 4:5 比值= 4÷5 = 4/5 = 0.8
4.3 注意事项
- 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 比值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
五、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5.1 按比例分配的定义
-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
5.2 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步骤
- 求出总份数: 将比的前项和后项相加,得到总份数。
- 求出每份数: 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得到每份的数量。
- 求出各部分数量: 用每份的数量乘以各部分所占的份数,得到各部分的数量。
5.3 例题
-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2,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 总份数:5 + 2 = 7
- 半周长:28 ÷ 2 = 14 厘米
- 每份的长度:14 ÷ 7 = 2 厘米
- 长:2 × 5 = 10 厘米
- 宽:2 × 2 = 4 厘米
六、拓展延伸
6.1 比例尺
-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6.2 正比例和反比例
-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6.3 比的应用题的多种解法
- 方程解法
- 分数解法
- 按比例分配解法
七、易错点总结
- 混淆比和比值: 比表示关系,比值是一个数。
- 化简比不彻底: 没有化简到最简整数比。
- 按比例分配中单位不统一: 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 忽略“0除外”: 比的基本性质中,同时乘除的数不能为0。
- 对于复杂比的化简,步骤混乱: 应该先化简为简单的整数比或者分数比。
八、思维导图总结
比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概念,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是学好本章的关键。同时,要学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按比例分配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