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思维导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思维导图》

一、乘法的意义

  • 核心概念: 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运算。
    • 定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关键词: 相同加数,几个,和,简便。
  • 符号表示: × (乘号)
  • 公式: 加法算式: a + a + a + ... + a = b (n个a相加)
    • 乘法算式: a × n = b
    • 读作: a 乘以 n 等于 b
  • 组成部分:
    • 乘数: a 和 n (相乘的两个数)
    • 积: b (乘得的结果)
  • 易错点: 必须是相同加数才能用乘法表示。如果加数不同,不能直接用乘法。
  • 应用场景: 计算重复数量物品的总数,例如计算几盒铅笔的总支数,几排小朋友的总人数等。
  • 练习题类型:
    • 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 看图列乘法算式。
    • 判断是否能用乘法表示。

二、乘法口诀

  • 核心概念: 熟练记忆并灵活运用。
  • 口诀规律:
    • 排列顺序: 从一到九。
    • 句式结构: 几几得几, 几X得几X,X几得几X。
    • 对称性: 有些口诀可以通过交换律得到。
  • 口诀表: (标准乘法口诀表)
    • 一一得一
    •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 记忆技巧:
    • 理解记忆: 结合乘法的意义理解口诀。
    • 规律记忆: 观察口诀之间的规律。
    • 游戏记忆: 通过游戏加深印象。
    • 反复练习: 每天背诵并练习。
  • 应用: 快速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
  • 易错点: 混淆相似的口诀,例如三七二十一和三八二十四。
  • 练习题类型:
    • 背诵并默写乘法口诀。
    • 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
    • 利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 补充完整的口诀。

三、乘法算式的计算

  • 基础: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 直接计算: 根据乘法口诀直接得出答案。
    • 例如: 3 × 4 = 12 (利用口诀:三四十二)
  • 加法转换: 当乘法口诀不熟悉时,可以将乘法转换成加法计算。
    • 例如: 4 × 5 = 5 + 5 + 5 + 5 = 20
  • 特殊情况:
    • 任何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 a × 1 = a
    • 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 a × 0 = 0
  • 混合运算: (初步接触)
    •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 例如: 2 × 3 + 5 = 6 + 5 = 11
  • 易错点: 计算错误,主要是因为口诀不熟练或者计算不认真。
  • 练习题类型:
    • 直接计算乘法算式。
    • 计算含有乘法的混合运算。
    • 比较大小(含有乘法算式)。

四、乘法应用题

  • 核心步骤: 理解题意,确定用乘法计算,正确列式并解答。
  • 题型分类:
    • 求总数问题: 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是多少。
      • 关键词:一共,总共,总数。
      • 例如:每盘有3个苹果,有5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3 × 5 = 15 (个)
    • 倍数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 关键词:是…的几倍。 虽然二年级不正式学倍数,但是有相关应用题。
      • 例如: 小明有2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多少支铅笔? 2 × 3 = 6 (支)
    • 分配问题: 理解为特殊的总数问题。
      • 例如:每个小朋友分2个糖果,分给5个小朋友,需要多少个糖果? 2 × 5 = 10(个)
  • 解题步骤:
    • 读题: 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 分析: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 列式: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乘法算式。
    • 计算: 计算出结果。
    • 答题: 写出完整的答案,带单位。
  • 易错点: 分不清数量关系,列错算式,忘记写单位。
  • 练习题类型:
    • 简单的求总数的应用题。
    • 稍复杂的应用题(需要两步计算,其中一步是乘法)。
    •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五、角的初步认识

  • 角的概念: 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几何图形。
    • 顶点: 角的两条边相交的点。
    • 边: 从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
  • 角的表示: 用符号 "∠" 表示。
  • 角的画法:
    • 先画一个点,作为顶点。
    • 从顶点出发画两条直线,构成角的两条边。
  • 角的种类: (初步认识)
    • 直角: 像课本的角,三角板上的角。
    • 锐角: 比直角小的角。
    • 钝角: 比直角大的角。(二年级不强调区分锐角和钝角,重点是直角)
  • 判断直角的方法: 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
  • 易错点: 认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
  • 练习题类型:
    • 判断图形中哪些是角。
    • 数图形中有几个角,几个直角。
    • 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 画角和直角。

六、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 核心: 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 策略:
    • 画图: 通过画图来直观地理解题意,找到数量关系。 特别是应用题,画图可以帮助理解。
    • 列表: 整理题目中的数据,方便分析。
    • 假设: 对于复杂的问题,可以先进行假设,然后逐步调整。
    • 分解: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逐个解决。
  • 示例:
    • 例如: 小明有20元,买3支笔,每支笔4元,还剩多少元?
      • 方法一: 先算买笔花多少钱: 3 × 4 = 12 (元),再算剩下多少钱: 20 - 12 = 8 (元)
      • 方法二: 先假设小明买了1支笔,剩下 20 - 4 = 16 元,再假设小明买了2支笔,剩下 16-4=12元,最后算小明买了3支笔,剩下12-4=8元.
  • 目的: 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练习: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总结: 表内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的关键。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