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八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一、数与式

1.1 实数

  • 概念:
    • 有理数: 整数(正整数, 0, 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
    •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常见类型(根号型, π型)
    • 实数: 有理数 + 无理数
  • 分类:
    • 按定义分: 正实数, 0, 负实数
    • 按性质分: 正实数, 负实数
  • 性质:
    • 相反数: a 和 -a
    • 绝对值: |a| (a>=0, |a|=a; a<0, |a|=-a)
    • 倒数: a (a≠0) 的倒数为 1/a
  • 运算:
    •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乘方, 开方
    • 运算律: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 平方根:如果 x² = a, 那么 x 叫做 a 的平方根。
    • 算术平方根: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做算术平方根。
    • 立方根:如果 x³ = a, 那么 x 叫做 a 的立方根。
  • 非负性:
    • |a| ≥ 0, a² ≥ 0, √a ≥ 0 (a ≥ 0)

1.2 代数式

  • 概念:
    • 单项式: 数字与字母的积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 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
    • 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 分式: A/B (B中含有字母,且B≠0)
    • 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字、字母得到的式子
  • 运算:
    • 整式加减: 合并同类项
    • 整式乘除:
      • 同底数幂的乘法:aᵐ * aⁿ = aᵐ⁺ⁿ
      • 幂的乘方:(aᵐ)ⁿ = aᵐⁿ
      • 积的乘方:(ab)ⁿ = aⁿbⁿ
      • 同底数幂的除法:aᵐ / aⁿ = aᵐ⁻ⁿ (a≠0, m>n)
      • 平方差公式:(a+b)(a-b) = a² - b²
      • 完全平方公式:(a+b)² = a² + 2ab + b², (a-b)² = a² - 2ab + b²
  • 因式分解:
    • 提公因式法
    • 公式法(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 分组分解法
    • 十字相乘法(简单形式)

1.3 分式

  • 概念:
    • 分式: A/B (B中含有字母,且B≠0)
    • 最简分式: 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
  • 性质:
    • 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 运算:
    • 分式加减: 先通分,再计算
    • 分式乘除: 乘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除法: 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 分式方程:
      • 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 解法: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解整式方程 → 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看是否为0,是0则为增根,要舍去)

二、方程与不等式

2.1 一元一次不等式

  • 概念:
    •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 一元一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 解集: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的集合
    • 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
  • 解法:
    •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注意: 乘以或除以负数要改变不等号方向)
  • 不等式组:
    • 解集: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 口诀: 大大取较大, 小小取较小, 大小小大取中间, 大大小小无解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 概念:
    • 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 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 方程的解: 满足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 方程组的解: 同时满足方程组中所有方程的解
  • 解法:
    • 代入消元法
    • 加减消元法
  • 应用:
    • 行程问题
    • 工程问题
    • 分配问题

2.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 解题步骤:
    • 审题,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 注意:
    • 关注题中的关键词语,如“至少”、“至多”、“不大于”、“不小于”等。

三、几何图形

3.1 三角形

  • 概念:
    • 边, 角, 顶点, 高, 中线, 角平分线
  • 性质:
    •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 三角形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 特殊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 两边相等
    • 等边三角形: 三边相等
    • 直角三角形: 含有直角
  • 全等三角形:
    • 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 判定: SSS, SAS, ASA, AAS, HL (直角三角形)
    • 性质: 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2 四边形

  • 概念:
    • 边, 角, 顶点, 对角线
  • 多边形内角和: (n-2) * 180°
  • 特殊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矩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 菱形: 四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 正方形: 四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 性质与判定:
    • 平行四边形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
    • 矩形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 菱形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正方形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 判定: 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3 图形的轴对称

  • 轴对称图形: 沿一条直线折叠, 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圆
  • 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 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 线段,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圆
  • 注意: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一般不是轴对称图形。

四、数据分析

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调查方式:
    • 普查
    • 抽样调查
  • 数据整理:
    • 频数分布表
    • 频率分布表
    • 条形图
    • 扇形图
    • 折线图

4.2 数据的描述

  • 平均数: 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 中位数: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最中间的数据 (数据个数为偶数时, 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 众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 方差: 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 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 加权平均数:将各个数据乘以相应的权,然后加起来,再除以权的总和。

4.3 数据的分析

  • 用样本估计总体: 利用样本的平均数, 方差, 标准差等统计量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方差, 标准差等统计量
  • 判断数据波动性:方差或标准差越大,数据波动性越大;方差或标准差越小,数据波动性越小。
  • 合理决策: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三年级英语思维导图A3纸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