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苏教版生物思维导图》
一、生物圈与生物
1.1 生物与环境
- 概念:
-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 生物圈的范围:
- 大气圈的底部
- 水圈的大部
- 岩石圈的表面
- 环境因素:
- 非生物因素: 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土壤等。
- 光照: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动物的活动节律。
- 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
- 湿度:影响陆生生物的分布。
- 生物因素: 生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 竞争:两种生物争夺同一资源。
- 合作: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生存,互惠互利。
-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中获取营养。
- 非生物因素: 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土壤等。
- 生物适应环境:
- 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方式上发生适应性变化。
- 例子: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减少水分蒸发;骆驼的驼峰储存脂肪;鱼类的鳍适应水中生活。
- 生物影响环境:
- 生物的活动可以改变环境。
- 例子:蚯蚓疏松土壤;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森林能涵养水源。
- 生态系统的组成:
- 生产者: 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 消费者: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主要是动物。
- 分解者: 能将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 非生物部分: 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1.2 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生物圈内所有生命形式的总和,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 遗传(基因)多样性: 同种生物个体间基因组成的差异。
- 重要性: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 重要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态系统多样性: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种类和数量。
- 重要性:提供多种生态服务。
- 遗传(基因)多样性: 同种生物个体间基因组成的差异。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 迁地保护: 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动植物园。
- 基因库保护: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保存生物的遗传资源。
-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 禁止非法捕猎和贸易: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二、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2.1 人的生殖
- 男性生殖系统:
-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 附睾:储存和促进精子成熟。
- 输精管:输送精子。
-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液体,形成精液。
- 阴茎:排精和排尿。
- 女性生殖系统:
-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场所。
-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 阴道:分娩的通道。
- 受精过程: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受精场所:输卵管。
- 胚胎发育:
- 受精卵分裂成胚胎。
- 胚胎植入子宫内膜。
- 胚胎发育成为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 妊娠和分娩: 妊娠大约40周,分娩是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
- 青春期: 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
- 生理变化: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出现第二性征。
- 心理变化:自我意识增强,出现性意识。
2.2 植物的生殖
- 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 类型:
- 分裂生殖:如细菌的分裂。
- 出芽生殖:如酵母菌的出芽。
- 孢子生殖:如霉菌的孢子。
- 营养生殖:
- 扦插:如月季、柳树。
- 嫁接:如苹果、梨树。
- 压条:如葡萄。
- 类型:
- 有性生殖: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个体的方式。
- 花:植物的生殖器官。
- 花萼:保护花蕾。
- 花瓣:吸引昆虫传粉。
- 雄蕊:产生花粉。
- 雌蕊:产生卵细胞。
- 传粉:花粉从雄蕊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 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 异花传粉:花粉落在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 受精:花粉管到达子房,释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子房发育成果实。
- 胚珠发育成种子。
- 受精卵发育成胚。
- 花:植物的生殖器官。
三、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3.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基因: 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决定生物的性状。
- 染色体: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基因的载体。
- 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
- 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
- DNA: 双螺旋结构,是遗传物质。
- 性状: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 显性性状:在杂交后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
- 隐性性状:在杂交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 基因型: 基因的组合。
- 表现型: 表现出来的性状。
-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 分离定律: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相互分离。
-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可以自由组合。
3.2 基因的传递与变异
- 遗传: 子代与亲代之间在性状上相似的现象。
- 变异: 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 变异的类型:
- 可遗传的变异:由基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
- 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能传递给后代。
- 基因突变: 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改变。
-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和多数有害性。
-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
- 生物进化的原因: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四、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
4.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 环境污染:
- 空气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 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等。
- 土壤污染:重金属、农药、化肥等。
- 生态破坏:
- 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 围湖造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环境,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2 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 可持续发展: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 保护环境的措施:
- 减少污染物排放。
- 节约能源。
- 保护森林和湿地。
- 控制人口增长。
- 发展循环经济。
-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思维导图框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每个小标题下还可以进一步细化知识点,形成更详细的思维导图。 例如,在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下,可以详细列出每种成分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