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认识更大的数
-
一、 数的产生和计数单位
- 1.1 数的产生:
- 起源:远古时代人们计数的需求,例如:结绳计数、刻道计数。
- 本质:表示物体的个数或顺序。
- 发展:从具体的实物计数到抽象的数字表示。
- 1.2 计数单位:
-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 相邻计数单位的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即“十进制计数法”。
- 计数单位的重要性:理解数位的概念,为读写更大的数打下基础。
- 1.3 数位:
-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 数位顺序表:系统地展示数位及其排列顺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的结构。
- 不同数位代表的意义:例如,在万位上的“5”表示5个万。
- 数级:个级、万级、亿级… 每级包含四个数位。
- 1.1 数的产生:
-
二、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 2.1 读法:
- 读数规则: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
- 每一级的读法: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万”或“亿”。
- 每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 读数举例:例如,12345678 读作:一千二百三十四万五千六百七十八。
- 易错点:中间连续的0容易漏读,末尾的0容易多读。
- 强调:读数时要按数位顺序,注意零的读法规则。
- 2.2 写法:
- 写法规则: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写。
-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 写数举例:例如,三千零二十万零五百写作:30200500。
- 易错点:忘记用0占位,导致位数错误。
- 强调:写数时要按数位顺序,注意用0占位。
- 2.1 读法:
-
三、 亿以上数的认识
- 3.1 更大的计数单位:
- 万亿、千亿以上还有更大的计数单位,进一步拓展数的范围。
- 了解这些计数单位,有助于理解更大的数。
- 3.2 读法和写法:
- 与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类似,遵循分级读写规则。
- 注意区分万级、亿级和万亿级,正确添加单位。
- 强化练习,熟练掌握读写技巧。
- 3.3 数的大小比较
- 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 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逐位比较,直到比较出大小。
- 注意:数位要对齐才能进行比较。
- 运用“大于”、“小于”符号正确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 3.1 更大的计数单位:
-
四、 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 4.1 改写:
- 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去掉末尾相应的0,加上“万”或“亿”字。
- 理解改写的意义:简化数的表示,方便读写和计算。
- 注意:改写后,数的大小不变,只是单位变了。
- 例:12340000 = 1234万
- 4.2 求近似数:
- 四舍五入法:根据指定的数位,判断下一位上的数字,进行“四舍”或“五入”。
- 理解近似数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不需要精确的数值,用近似数更方便。
- “≈”符号的意义:表示约等于。
- 例:12345678 ≈ 1235万(精确到万位) 或 12345678 ≈ 1200万(精确到百万位)
- 明确精确到的数位:精确到万位,看千位;精确到亿位,看千万位。
- 4.3 省略尾数
- 与求近似数类似,也是采用四舍五入法。
- 省略尾数后,需要添加“万”或“亿”字。
- 例:12345678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1235万
- 4.1 改写:
-
五、 计算工具的认识
- 5.1 算盘:
- 算盘的结构:档、梁、珠。
- 算盘的使用方法:珠算的基本规则。
- 了解算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5.2 计算器:
- 计算器的基本按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清除键、等号键等。
-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简单算式的计算步骤。
-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的意识。
- 注意:计算器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能代替基本的口算和笔算能力。
- 5.1 算盘:
-
六、 练习与应用
- 综合练习: 读数、写数、数的大小比较、改写、求近似数。
- 解决实际问题: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拓展延伸: 了解更大的数,例如天文数字、科学计数法等。
- 培养数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素养。
- 易错点总结: 零的读法,数位概念模糊,四舍五入规则混淆,单位转换错误。
- 学习方法: 多读多写,借助数位顺序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巩固练习。
总结: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认识更大的数,包括数的产生、计数单位、数位、读法、写法、大小比较、改写和求近似数,以及计算工具的使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亿以上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大小比较,并能够灵活运用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培养数感,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