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先秦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先秦思维导图》
一、 早期中华文明的曙光(约公元前2070年以前)
1. 史前时期
1.1. 旧石器时代
1.1.1. 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
-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采集、渔猎
1.1.2. 山顶洞人
-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针)
- 生活方式:氏族公社,血缘关系
1.2. 新石器时代
1.2.1. 早期(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
-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陶器
- 农业:种植粟(北方)、水稻(南方)
- 生活方式:定居、村落
1.2.2. 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2. 传说时代
2.1. “三皇五帝”
二、 夏商周: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1.1. 建立
1.2. 特点
-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国家机构雏形:军队、刑法、监狱
1.3. 灭亡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2.1. 建立
2.2. 发展
2.2.1. 政治
2.2.2. 经济
- 农业:生产力进步,青铜农具少量使用
- 手工业:青铜铸造业发达,甲骨文
- 商业:出现原始商业
2.3. 灭亡
3.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3.1. 建立
3.2. 制度
3.2.1. 分封制
- 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 内容:周王将土地、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兵役
- 作用: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后期导致诸侯势力坐大,埋下分裂隐患。
3.2.2. 宗法制
- 目的:维护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
-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社会稳定。
3.2.3. 礼乐制度
3.3. 灭亡
- 国人暴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4.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4.1.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4.1.1. 政治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4.1.2. 经济
4.1.3. 思想文化
4.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4.2.1. 政治
- 兼并战争更加剧烈
- “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魏、韩、秦
4.2.2. 改革变法
- 魏国李悝变法
- 楚国吴起变法
- 韩国申不害变法
- 秦国商鞅变法:
- 内容: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 作用:使秦国国力大增,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4.2.3. 思想文化
三、 先秦时期的文化
1. 思想文化
1.1. 道家
1.2. 儒家
- 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
- 主张:仁政,德治,礼,民本思想
1.3. 墨家
1.4. 法家
1.5. 兵家
2. 科技
2.1. 青铜冶铸技术
2.2. 天文历法
2.3. 医学
2.4. 水利工程
3. 文学
3.1. 《诗经》
4. 艺术
4.1. 青铜器
4.2. 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