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宪法思维导图

《六年级宪法思维导图》

一、 宪法的概念与意义

  • 核心概念: 国家根本法、最高法律效力、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
    • 国家根本法: 体现国家意志,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 最高法律效力: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保障公民权利: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 限制国家权力: 规范国家机关的活动,防止权力滥用,保障民主。
  • 意义:
    • 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确保国家按照宪法规定的方向发展。
    • 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确保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各项权利。
    •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确保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 宪法的基本原则

  • 人民主权原则: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体现: 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 保障: 完善选举制度,确保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依法治国原则: 国家各项事务都依照法律进行管理。
    • 核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要求: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 权利种类: 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 保障措施: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人权教育,提供法律援助。
  •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体现: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 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 基本权利:
    • 平等权: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 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 经济、文化、教育权利: 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 社会保障权: 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监督权: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 基本义务:
    •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
    • 维护公共利益: 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
    •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
    • 依法纳税: 依照法律规定纳税。
    •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辩证统一: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保障权利的实现。
    • 相互促进: 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国家保障公民权利的同时,要求公民履行义务。

四、 国家机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职权: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法律,选举国家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等。
    • 地位: 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 国家主席: 代表国家。
    • 职权: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等。
    • 地位: 国家元首。
  • 国务院: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职权: 领导和管理各项行政工作,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 地位: 中央人民政府。
  •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职权: 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制定地方性法规。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 职权: 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
  •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国家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
    • 职权: 分别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五、 宪法与未成年人

  • 宪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 受教育权: 保障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 生存权: 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
    • 发展权: 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 特殊保护: 禁止使用童工,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 未成年人的宪法意识:
    • 了解宪法: 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
    • 尊重宪法: 尊重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尊严。
    • 遵守宪法: 遵守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不做违反宪法的事情。
    • 运用宪法: 运用宪法赋予的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未成年人如何做:
    • 从小树立宪法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 增强法治观念: 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 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

六、 宪法的修改

  • 修改程序:
    • 提出: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 通过: 必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 修改的原则:
    •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 必须符合人民的意愿。
    • 必须维护宪法的稳定性。

七、 总结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尊重宪法,遵守宪法,运用宪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 未成年人要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雷峰的故事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