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的思维导图

注意的思维导图

一、注意概述

1.1 定义

  • 心理学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日常生活定义:集中精力于特定事物。
  • 关键要素:指向性、集中性。

1.2 注意的功能

  • 选择功能:筛选信息,突出重点。
    • 过滤无关信息。
    • 优先处理重要信息。
  • 维持功能:保持心理活动的持续性。
    • 延长对特定对象的关注时间。
    • 抵御干扰。
  • 调节和监督功能:对心理活动进行控制。
    • 调整注意的分配。
    • 监控任务执行过程。

1.3 注意的种类

  • 按照意识参与程度分类
    •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产生。
      • 特点:被动性,不需意志努力。
      • 影响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度、新异性、运动变化。
    •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 特点:主动性,需要意志努力。
      • 影响因素:任务的意义、个人的兴趣、对分心因素的控制。
    • 有意后注意:最初需要意志努力,经过练习后变得自动化。
      • 特点: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
      • 例子:熟练的驾驶员。
  • 按照注意范围分类
    • 集中注意: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狭窄的范围内。
      • 适用情境:需要精确处理复杂任务。
      • 缺点:容易忽略其他信息。
    • 分散注意:将注意力分配到多个对象或任务上。
      • 适用情境:同时处理多个简单任务。
      • 缺点:容易降低每个任务的效率。
  • 按照注意持续时间分类
    • 瞬时注意:短时间内对特定对象的关注。
    • 持久注意:长时间对特定对象的关注。
      • 例子:哨兵的站岗。

二、注意的特性

2.1 注意的范围

  • 定义:同一时间内,人能够清楚地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
  • 影响因素:
    • 对象的熟悉程度。
    • 对象的组织方式。
    • 个体的认知能力。
  • 数量:通常为4-7个组块(chunk)。

2.2 注意的稳定性

  • 定义: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某个对象上的能力。
  • 表现:持续关注,不易分心。
  • 影响因素:
    • 个体的身心状态。
    • 环境的干扰程度。
    • 任务的吸引力。
  • 注意的动摇:注意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出现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

2.3 注意的转移

  • 定义: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 与分心的区别:转移是主动的,分心是被动的。
  • 影响因素:
    • 新旧对象的联系性。
    • 个体对新对象的兴趣。
    • 任务的难度。

2.4 注意的分配

  • 定义: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给不同的对象。
  • 必要条件:至少有一个任务是熟练的、自动化的。
  • 影响因素:
    • 任务的难度。
    • 任务的熟悉程度。
    • 个体的认知资源。

三、影响注意的因素

3.1 客观因素

  • 刺激物的特性
    • 强度:强烈的刺激更容易引起注意。
    • 对比:与背景差异大的刺激更容易引起注意。
    • 运动:运动的物体更容易引起注意。
    • 新异:新颖独特的刺激更容易引起注意。
  • 环境因素
    • 噪音:干扰注意,降低效率。
    • 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影响注意。
    • 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注意。

3.2 主观因素

  • 需要与兴趣
    • 与自身需要相关的对象更容易引起注意。
    • 对感兴趣的对象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 情绪与动机
    • 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 强烈的动机有助于维持注意力。
  • 经验与知识
    • 对熟悉的对象更容易理解和处理,从而更容易引起注意。
    • 丰富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组织信息,提高注意效率。
  • 身心状态
    • 疲劳、疾病等负面状态会降低注意的集中度和稳定性。
    • 精力充沛、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注意的效率。

四、注意的训练与提升

4.1 改善环境

  • 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或工作环境。
  • 减少干扰因素,如噪音、视觉干扰等。
  • 保持适宜的光线和温度。

4.2 培养良好习惯

  • 制定明确的学习或工作计划。
  • 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3 运用训练方法

  • 集中注意训练
    • 舒尔特方格:提高注意广度和转移速度。
    • 冥想:培养注意的集中和稳定。
  • 分散注意训练
    • 一心多用练习:同时完成多个简单任务。
  • 利用心理暗示
    • 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心,提高注意力。

4.4 注意力缺陷的干预

  • 寻求专业帮助,进行诊断和治疗(如ADHD)。
  • 采用药物治疗、行为疗法等方法。
  • 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帮助患者改善注意力。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咏雪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