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思维导图

《孙子兵法思维导图》

一、始计篇

  • 核心:战略规划与战前准备,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 五事七计

      • 五事:

        • 道:上下同欲,民与君同生死,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 天:天时,阴晴寒暑、季节气候
        • 地:地利,地形的险易、远近、广狭
        • 将:将领的能力,智、信、仁、勇、严
        • 法:军队的组织编制、管理制度、物资供应
      • 七计:(比较双方实力强弱)

        • 主孰有道?(谁的君主更英明?)
        • 将孰有能?(谁的将领更有才能?)
        • 天地孰得?(谁能更好地利用天时地利?)
        • 法令孰行?(谁的法令更能贯彻执行?)
        • 兵众孰强?(哪一方的军队更强大?)
        • 士卒孰练?(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
        • 赏罚孰明?(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
    • 战略目标的确立:

      • 慎战:非万不得已,不可轻启战端
      • 速胜:一旦开战,力求速战速决,避免旷日持久
      • 全胜: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或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 欺敌的重要性:

      • 兵者,诡道也。
      •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 战争成本的考量:

      • 军队的维持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人力。
      • 旷日持久的战争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 所以,必须尽可能地缩短战争时间,降低战争成本。

二、作战篇

  • 核心:速战速决,以战养战,避免长期消耗

    • 慎战:
      • 了解战争的消耗巨大,需要谨慎对待。
      •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 速胜:
      • 强调速战速决,避免长期作战带来的消耗。
      •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 以战养战:
      • 利用敌方的资源来补给自己的军队,减轻后勤压力。
      •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 节约资源:
      • 节省军需物资,避免浪费。
      • 了解军队的消耗巨大,需要谨慎对待。
    • 后勤保障:
      • 重视后勤保障,确保军队的物资供应。
      • 需要准确的预算与合理的安排。

三、谋攻篇

  • 核心: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 战略目标:
      • 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免战争,通过外交、计谋等手段迫使敌人屈服。
      • 善之善者:不战而胜是最高明的战略。
    • 进攻的层次:
      • 伐谋:攻破敌人的战略部署和计谋。
      • 伐交:破坏敌人的外交联盟。
      • 伐兵:直接用武力进攻敌人。
      • 攻城:是最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耗时耗力,损失巨大。
    • 知彼知己:
      • 了解敌人的情况和自身的实力,才能制定有效的战略。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兵力的运用:
      • 以十围五:以十倍的兵力包围敌人。
      • 以五攻一:以五倍的兵力攻击敌人。
      • 倍则分之:如果兵力相当,就设法分散敌人。
    • 谨慎的进攻:
      • 攻城是万不得已的选择,需要慎重考虑。
      •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四、军形篇

  • 核心: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 不可胜的创造:
      • 防守是第一要务,确保自己不被敌人击败。
      •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 等待可胜之机:
      •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等待敌人露出破绽。
      •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 兵力部署:
      • 根据地形和敌情,合理部署兵力。
      •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可胜也"
    • 胜败的区别:
      • 胜兵:先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必胜,然后再开战。
      • 败兵:没有充分准备,就贸然开战,希望侥幸取胜。
      •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 度量的重要性:
      • 计算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评估胜算的大小。
      •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五、兵势篇

  • 核心:以正合,以奇胜;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 正兵与奇兵:
      • 正兵:正面交锋,用于牵制敌人。
      • 奇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用于决定胜负。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 势如破竹:
      • 利用有利的形势,像洪水冲垮堤坝一样,迅速击溃敌人。
      •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节奏的掌握:
      • 像鹰隼一样,把握时机,迅速出击,一击必中。
      • "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 兵力的运用:
      • 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 "以镒称铢,故胜可全也"
    • 指挥的艺术:
      • 像指挥众人推滚木一样,统一号令,协调行动。
      • “令之以不得已,而用之以不暇”

六、虚实篇

  • 核心:避实击虚,调动敌人,使其暴露弱点;致人而不致于人

    • 避实击虚:
      • 避免与敌人的优势兵力交战,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调动敌人:
      • 通过各种手段,引诱敌人离开有利位置,使其暴露弱点。
      •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 主动权的掌握:
      • 控制战争的节奏和方向,使敌人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 "致人而不致于人"
    • 出其不意:
      • 攻击敌人的意想不到之处,使其措手不及。
      •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地形的利用:
      • 选择有利地形,便于隐藏和行动。
      •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七、军争篇

  • 核心: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

    • 军争的原则:
      • 以迂为直:采取迂回战术,避免正面冲突。
      • 以患为利: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
      • "军争为利,危争为灾"
    • 行动的迅速:
      • 抓住战机,迅速行动,避免贻误战机。
      •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 欺骗的运用:
      • 利用假情报和伪装,迷惑敌人,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
      • "兵以诈立"
    • 利益的诱导:
      • 利用利益来驱使军队,使其勇往直前。
      • "以利动"
    • 灵活的应变:
      • 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作战计划。
      • "以分和为变"

八、九变篇

  • 核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不拘泥于固定模式;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 将领的职责:
      •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不拘泥于固定模式。
      • "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 有利和不利:
      • 智者在考虑问题时,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
      •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 不同情况的应对:
      • 对于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 地形的利用:
      • 根据地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作战策略。
      • “是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 灵活的战略:
      • 不拘泥于一种战略,灵活应对变化,是为将者必备素质。

九、行军篇

  • 核心:观察地形,了解敌情,选择合适的行军路线和宿营地点

    • 地形的观察:
      • 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行动。
      •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 敌情的了解:
      • 观察敌人的动向,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和作战意图。
      •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左背之"
    • 行军的组织:
      • 保持队伍的秩序,避免混乱和拥挤。
      • "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茇莽者,必谨覆索之"
    • 宿营的选择:
      • 选择安全和隐蔽的宿营地点,避免遭到敌人的袭击。
      •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 异常现象的分析:
      • 对各种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敌人的意图。
      • “草木皆动,是谓惊疑”

十、地形篇

  • 核心: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作战地点,扬长避短

    • 六种地形:
      • 通形:双方都可以自由通行的地形。
      • 挂形:进退都困难的地形。
      • 支形:易守难攻的地形。
      • 隘形:狭窄险要的地形。
      • 倍形:我方不利,敌方有利的地形。
      • 散形:难以集结兵力的地形。
    • 不同地形的作战策略:
      • 根据地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作战策略。
      • "逢山必依之,视草必覆之"
    • 地利的利用:
      • 选择有利地形,便于发挥我方的优势,限制敌方的行动。
      •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
    • 将领的责任:
      • 了解地形的重要性,是将领的责任。
      • “知此六者,胜之道也。故将之所争者,势也”
    • 危险地形的规避:
      • 避免进入不利地形,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 “凡此六者,存亡之道也,将之所察也”

十一、九地篇

  • 核心:了解不同情况下的作战策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术,置之死地而后生

    • 九种地形:
      • 散地: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
      • 轻地:进入敌境不深的地方。
      • 争地:双方都想争夺的地方。
      • 交地:可以与敌人交战的地方。
      • 衢地:四通八达的地方。
      • 重地:深入敌境的地方。
      • 泛地:难以通行的地方。
      • 围地:容易被包围的地方。
      • 死地:必须拼死一战才能生存的地方。
    • 不同地形的作战策略:
      • 根据地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作战策略。
      • "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 激励士气:
      • 通过各种手段,激励士气,使士兵勇往直前。
      •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保密的必要性:
      • 严格保密,防止泄露作战计划。
      •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 置之死地而后生:
      • 将自己置于绝境,反而能够激发潜力,取得胜利。
      • “率与越人操舟而之北方,而其用心异也”

十二、火攻篇

  • 核心:利用火攻的时机和条件,实施有效的火攻,谨慎使用

    • 火攻的准备:
      •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
      •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 火攻的种类:
      • 焚其营:焚烧敌人的营地。
      • 焚其积:焚烧敌人的粮草。
      • 焚其辎:焚烧敌人的车辆。
      • 焚其仓库:焚烧敌人的仓库。
      • 焚其行伍:焚烧敌人的队伍。
    • 火攻的应变:
      • 根据火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
      •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 火攻的善后:
      • 在火攻结束后,及时清理战场,防止敌人反扑。
      • “不可以胜而强行,不可利而妄动”
    • 火攻的限制:
      • 火攻具有很大的风险,需要谨慎使用。
      •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十三、用间篇

  • 核心:利用间谍获取情报,迷惑敌人,扰乱其部署;事莫密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亲于间,是以圣智起焉

    • 间谍的重要性:
      • 利用间谍获取情报,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 间谍的种类:
      • 乡间:利用敌人的乡里之人。
      • 内间:利用敌人的官吏。
      • 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为其提供假情报。
      • 死间:传递假情报给敌人,一旦被发现,必死无疑。
      • 生间:能够活着回来,传递情报的间谍。
    • 间谍的使用:
      • 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间谍。
      •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 情报的价值:
      • 准确的情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敌人的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 间谍的维护:
      • 要善待间谍,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 “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三国演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