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思维导图图片

《草船借箭思维导图图片》

一、核心概念:草船借箭

1.1. 故事背景

1.1.1. 三国时期

1.1.2. 赤壁之战前夕

1.1.3.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欲除之

1.2. 故事梗概

1.2.1. 周瑜提出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

1.2.2.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仅需三日

1.2.3. 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草把子和军士

1.2.4. 利用大雾,驶近曹营,擂鼓呐喊

1.2.5. 曹操误以为敌军来袭,命弓箭手射箭

1.2.6. 草船满载箭矢而归,成功“借”箭

1.2.7. 诸葛亮最终完成任务,周瑜自叹不如

1.3. 主要人物

1.3.1. 诸葛亮

1.3.1.1. 智慧的化身
1.3.1.2. 足智多谋
1.3.1.3. 胆识过人
1.3.1.4. 运筹帷幄

1.3.2. 周瑜

1.3.2.1. 嫉贤妒能
1.3.2.2. 军事才能卓越
1.3.2.3. 气量狭小
1.3.2.4. 最终折服于诸葛亮的智慧

1.3.3. 鲁肃

1.3.3.1. 老实忠厚
1.3.3.2. 乐于助人
1.3.3.3. 对诸葛亮的能力有所认识
1.3.3.4. 在事件中起到辅助作用

1.3.4. 曹操

1.3.4.1. 多疑
1.3.4.2. 谨慎
1.3.4.3. 容易被表象迷惑
1.3.4.4. 提供了箭矢

二、 草船借箭的智慧分析

2.1. 对天时地利的运用

2.1.1. 大雾:利用大雾的掩护

2.1.1.1. 降低曹军的警惕性
2.1.1.2. 隐藏己方兵力
2.1.1.3. 减少暴露的风险

2.1.2. 时间:利用三天时间完成任务

2.1.2.1. 抓住周瑜轻敌的心理
2.1.2.2. 出奇制胜

2.2. 对人性的洞察

2.2.1. 曹操的多疑: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

2.2.1.1. 诱导曹操做出错误的判断
2.2.1.2. 使曹操不敢贸然出兵

2.2.2. 周瑜的嫉妒:利用周瑜的嫉妒心

2.2.2.1. 让周瑜低估自己
2.2.2.2. 降低周瑜的防备

2.3. 周密的计划与执行

2.3.1. 精心部署:事先周密的计划

2.3.1.1. 准备充足的草船
2.3.1.2. 安排士兵擂鼓呐喊

2.3.2. 临危不乱:面对突发情况的冷静

2.3.2.1. 即使曹军射箭,依然镇定自若
2.3.2.2. 确保计划顺利进行

2.4. 风险控制

2.4.1. 降低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

2.4.1.1. 利用大雾作为天然屏障
2.4.1.2. 避免正面冲突

2.4.2. 备选方案:是否有备选方案(故事中未明确体现,但应存在于诸葛亮的思考中)

2.4.2.1. 若曹操识破计谋,如何应对?
2.4.2.2. 若大雾消散,如何脱身?

三、 草船借箭的现实意义

3.1. 战略思维的重要性

3.1.1. 长远规划: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长远的规划

3.1.2. 全局考虑: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

3.1.3. 知己知彼:了解自己和对手的优势与劣势

3.2. 创新思维的价值

3.2.1. 跳出框架:打破常规思维

3.2.2. 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2.3. 变废为宝:将看似无用的东西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3.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3.3.1. 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

3.3.2. 风险控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3.3.3. 危机应对: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3.4. 团队合作的力量

3.4.1. 明确分工: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3.4.2. 互相配合:团队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目标

3.4.3. 信任支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四、 草船借箭的文化影响

4.1. 成语典故

4.1.1. 草船借箭:比喻运用计谋,借用对方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1.2. 雾里看花:比喻看不清楚,辨别不清。

4.2. 文学作品

4.2.1. 《三国演义》:作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广为人知。

4.2.2. 戏曲、电影、电视剧等: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

4.3. 象征意义

4.3.1. 智慧的象征:代表着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4.3.2. 勇气的象征:代表着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胆识。

4.3.3. 创新的象征:代表着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创新精神。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英语主谓一致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