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 思维导图

《江城子·密州出猎》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I. 词牌名与题目

  • 江城子

    • 词牌格律
      • 字数、句数、平仄、押韵
      • 常见变体
    • 词牌来源
      • 故事传说(如有)
      • 音乐背景
  • 密州出猎

    • “密州”
      • 地点:山东诸城
      • 苏轼任职:知州
      • 政治背景:苏轼的政治抱负与现实困境
    • “出猎”
      • 行为:军事活动
      • 象征意义:建功立业的渴望

II. 词的上阕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老夫”
      • 自称:年龄感
      • 反衬:积极进取的心态
    • “聊发”
      • 语气:姑且、稍微
      • 表达:暂时释放
    • “少年狂”
      • 状态:意气风发,豪情壮志
      • 与“老夫”的对比:突出内心活力
    • “左牵黄,右擎苍”
      • “黄”:猎犬
      • “苍”:猎鹰
      •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
      • 烘托气氛:气势恢宏
      • 体现作者的自信和力量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锦帽貂裘”
      • 服饰描写:华丽
      • 烘托气氛:隆重、盛大
      • 体现作者的身份和地位
    • “千骑”
      • 数量词:众多
      • 场面描写:壮观
    • “卷平冈”
      • 动态描写:气势如虹
      • “卷”字的运用:速度感,冲击力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为报倾城随太守”
      • 描写:百姓拥戴
      • 体现:苏轼的政绩和威望
      • 侧面烘托:出猎的盛况
    • “亲射虎”
      • 行为:亲自射虎
      • 象征意义:勇气和力量
      • “虎”:象征敌人或困难
    • “看孙郎”
      • 典故:孙权射虎的故事
      • 比喻:自己如同孙权一样英勇
      • 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
      • 增强:气势和豪情

III. 词的下阕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酒酣”
      • 状态:饮酒后的兴奋
      • 推动:情感的进一步释放
    • “胸胆尚开张”
      • 心理描写:豪情满怀,气概非凡
      • “开张”:舒展,放开
    • “鬓微霜”
      • 外貌描写:年华已逝
      • 与上阕的“少年狂”呼应:虽老犹壮
    • “又何妨”
      • 反问语气:表现出不服老的精神
      • 坚定:积极乐观的态度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持节云中”
      • 典故:汉朝使臣魏尚镇守云中,因小罪被贬
      • “持节”:指皇帝派遣的使臣
      • 表达: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 “何日遣冯唐”
      • 典故:汉文帝思念魏尚,派冯唐去赦免他
      • 表达:希望朝廷能够像汉文帝赦免魏尚一样,重新启用自己
      • 隐喻:怀才不遇的苦闷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会挽雕弓如满月”
      • “会”:一定,必然
      • “挽雕弓”:拉开雕弓
      • “如满月”:比喻弓的形状
      • 气势:雄壮有力
      • 自信:能战胜一切困难
    • “西北望”
      • 方向:指向边疆
      • 表达:渴望为国效力的愿望
    • “射天狼”
      • “天狼”:星名,古代常用来比喻入侵的敌人
      • 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
      • 象征意义:铲除一切邪恶势力
      • 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IV. 情感主题

  • 豪放与激昂

    •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 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 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 忧愤与无奈

    • 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
    • 怀才不遇的惆怅
    • 岁月流逝的感叹

V. 艺术特色

  • 豪放词风

    • 气势磅礴,雄浑奔放
    • 用典丰富,形象生动
    • 抒发个人情感,直抒胸臆
  • 对比与反衬

    • “老夫”与“少年狂”的对比
    • 年华已逝与壮志未酬的反衬
  • 意象的运用

    • 猎犬、猎鹰、老虎、天狼等意象
    • 象征意义的深刻挖掘

VI. 时代背景

  • 苏轼的政治生涯

    • 屡遭贬谪的命运
    • 为民请命的担当
    • 改革变法的理想
  • 宋朝的社会环境

    • 对外战争的压力
    • 内部矛盾的激化
    • 文人参政议政的热情

VII. 总结

  • 主题思想:表达了苏轼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虽遭贬谪却依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 艺术价值:体现了苏轼豪放词风的独特魅力,语言生动形象,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历史意义: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政治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货币知识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