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第八章思维导图

《物理八年级第八章思维导图》

一、 力

1.1 力的概念

  •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
  • 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 力的单位:牛顿(N)。
  • 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1.2 力的表示

  • 力的图示:
    • 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画法:
      • 确定力的作用点。
      • 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 用标度表示力的大小。
  •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表示力的大小。

1.3 力的作用效果

  • 改变物体的形状:例如,拉伸弹簧,挤压物体。
  •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状态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例如: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4 重力

  •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施力物体:地球。
  • 方向:竖直向下。
  • 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公式:G = mg,其中 g ≈ 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约为9.8N。
    • 重力的大小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略有变化。
  • 作用点:重心。
    •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二、 运动和力

2.1 牛顿第一定律

  •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历史意义:牛顿在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来的。
  • 理解要点:
    •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合力为零,而不是没有力。
    • 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 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总结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2 惯性

  • 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 惯性的应用和危害:
    • 应用:跳远,锤头松了,紧固帽子。
    • 危害:急刹车,追尾。

2.3 二力平衡

  •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条件:
    •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 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 二力平衡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相互作用力不一定是平衡力。
  • 应用:
    • 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 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4 力的合成与分解 (重点,难点)

  •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 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方向相同: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与二力的方向相同。
    • 方向相反: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 力的分解:把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力的过程。
  • 力的分解的原则: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通常是根据已知的分力的方向进行分解。
  • 力的分解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初中阶段重点关注特殊情况,即沿着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

三、 常见力与运动

3.1 摩擦力

  •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 分类:
    • 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力。
    •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压力大小: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 增大压力。
    •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 减小压力。
    •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 使接触面脱离接触,例如用气垫。
  •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 应用:
    • 行走,刹车等。
    • 传送带的传动。

3.2 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 注意事项:
    • 要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压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显示。
    • 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总结: 本章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重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等重要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并且为以后学习更深入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尤其要注意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熟练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正确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思维导图图片大全模板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