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思维导图
一、背景介绍
1. 作者:范仲淹
- 字:希文
- 谥号:文正
-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北宋名臣
2. 写作背景
- 庆历新政失败,被贬谪
- 好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寄信求记
- 虽身处逆境,仍心怀天下
3. 写作目的
- 应滕宗谅之邀,记叙岳阳楼胜景
- 阐述个人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 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
二、内容结构
1. 概述 (首段)
- 点明写作缘起: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 赞扬滕子京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为下文描写岳阳楼景色及抒发情感作铺垫
2. 描写洞庭湖景色 (第二、三段)
#### 2.1 阴雨连绵之景 (第二段)
* 描写角度:远观
* 景物:
* 阴风怒号
* 浊浪排空
* 日星隐曜
* 山岳潜形
* 商旅不行
* 樯倾楫摧
* 薄暮冥冥
* 虎啸猿啼
* 渲染气氛:阴沉、恐怖、压抑
* 抒发感情:迁客骚人悲伤、恐惧
#### 2.2 晴朗开阔之景 (第三段)
* 描写角度:远观
* 景物:
* 春和景明
* 波澜不惊
* 上下天光
* 一碧万顷
* 沙鸥翔集
* 锦鳞游泳
* 岸芷汀兰
* 郁郁青青
* 渲染气氛:明朗、开阔、充满生机
* 抒发感情:迁客骚人喜悦、舒畅
3. 议论 (第四段)
#### 3.1 迁客骚人的两种心境
* 悲观消极: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感极而悲者矣”
* 乐观积极: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3.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核心思想:忧乐意识
* 境界:超越个人得失,心怀天下百姓
* 意义: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理想,为国为民贡献力量
* 作者情怀: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4. 结尾 (第五段)
* 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
* 提出问题:作者设问“微斯人,吾谁与归?”
* 强调忧乐意识的重要性,深化主题
三、艺术特色
1. 骈散结合
- 骈句:大量运用骈句,增强文章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 散句:穿插散句,使文章表达更加灵活自然
2. 景情交融
- 情随景迁:通过描写不同的景色,衬托不同的情感
- 以景衬情:以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衬托作者的博大胸怀
3. 对比鲜明
- 阴雨之景与晴朗之景对比
- 迁客骚人的两种心境对比
- 个人得失与天下百姓的利益对比
4. 语言精炼
-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四、中心思想
- 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 阐述了忧乐意识的重要性,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国为民贡献力量
五、现实意义
- 弘扬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 倡导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 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
- 对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鼓励人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