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浮力思维导图

《八上科学浮力思维导图》

一、浮力概述

  • 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 方向: 竖直向上。
  • 施力物体: 液体或气体。
  • 测量方法:
    • 弹簧测力计法: F浮 = G - F示 (G: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
    • 排水法/溢水法: F浮 = G排 = 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ρ液:液体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 影响因素:
    • 液体的密度(ρ液): 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 与物体本身的体积和密度无关。 (容易混淆)
  • 适用范围: 液体和气体。 (统称流体)
  • 浮力产生的本质: 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

二、阿基米德原理

  • 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 公式: F浮 = G排 = ρ液gV排
  • 适用条件: 普遍适用。
  • V排 的理解:
    • 部分浸没: V排 =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完全浸没: V排 = 物体本身的体积。
  •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 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 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
    • 设计和制造浮力设备。
  • 重要推论:
    • 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V排相同,则F浮与ρ液成正比。
    • 同一液体中,V排越大,F浮越大。
    • 漂浮的物体,F浮 = G物。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 前提条件: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或完全浸没或部分浸没)
  • 比较方法:
    • 比较浮力(F浮)和重力(G物)的大小:
      • F浮 > G物:物体上浮,最终漂浮 (漂浮:F浮=G物,ρ物<ρ液)
      • F浮 = G物:物体悬浮 (ρ物=ρ液)
      • F浮 < G物:物体下沉 (ρ物>ρ液)
    • 比较物体密度(ρ物)和液体密度(ρ液)的大小:
      • ρ物 < ρ液:物体上浮,最终漂浮。
      • ρ物 = ρ液:物体悬浮。
      • ρ物 > ρ液:物体下沉。
  • 特殊情况:
    • 密度小于液体,但是沉底: 因为物体不是全部浸没,浮力小于重力,或者有其他外力作用。
    • 悬浮的物体,稍有扰动就下沉: 原本恰好平衡,受到扰动导致微小变化。
  • 浮沉条件的应用:
    • 造船:增大物体的体积,使其排开更多的水,增大浮力。
    • 潜水艇: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 密度计:利用漂浮条件测量液体密度。
    • 气球和飞艇:利用空气的浮力。

四、浮力的应用

  • 轮船:
    • 原理: 漂浮条件 (F浮 = G物)。
    • 增大排水量的方法: 增加船体的体积,增大V排。
    • 吃水线: 指船身浸在水中的深度。吃水线越深,排水量越大。
  • 潜水艇:
    • 原理: 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改变浮力。
    • 上浮: 将水舱中的水排出,减小自身重力。
    • 下沉: 将水舱中注入水,增大自身重力。
    • 悬浮: 调整水舱中的水量,使重力等于浮力。
  • 热气球/飞艇:
    • 原理: 利用热空气或氦气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产生向上的浮力。
    • 热气球: 通过加热空气,降低空气密度,增大空气的浮力。
    • 飞艇: 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氦气等,获得浮力。
  • 密度计:
    • 原理: 漂浮条件 (F浮 = G物)。
    • 构造: 上粗下细的玻璃管,下部装有金属颗粒。
    • 刻度: 上小下大,刻度值表示液体的密度。
    • 使用方法: 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待静止后,读出液面所对的刻度值。
  • 救生衣:
    • 原理: 增大人体体积,从而增大浮力。
    • 材料: 采用密度小于水的多孔材料,如泡沫塑料。

五、浮力计算的综合运用

  • 多个物体共存时的浮力计算:
    • 将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 分别计算每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再求和。
  • 涉及压强的浮力问题:
    • 利用压强公式计算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 压力差等于浮力。
  • 浮力与杠杆的结合:
    •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力的大小和方向。
    • 考虑浮力对力的影响。
  • 浮力与滑轮组的结合:
    • 利用滑轮组的特点分析力的作用。
    • 考虑浮力对力的影响。
  • 浮力与能量的结合:
    • 考虑浮力做功。
    • 分析能量的转化。
  • 解决浮力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
    1. 明确研究对象。
    2.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 判断物体的状态 (漂浮、悬浮、下沉)。
    4. 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5. 注意单位统一。
  • 易错点:
    • 混淆“浸没”和“完全浸没”。
    • 错误理解V排的含义。
    • 忽略空气的浮力 (空气浮力虽然小,但有时需要考虑)。
    • 不注意单位统一。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二年级神笔马良思维导图内容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