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思维导图》
细胞器总览
-
概念: 细胞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膜性结构或非膜性结构。
-
分类:
- 膜性细胞器:
-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过氧化物酶体。
- 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
- 非膜性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细胞骨架。
- 膜性细胞器:
-
功能: 分隔细胞内的不同区域,使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在特定环境中高效进行,实现细胞的精细调控。
膜性细胞器
内质网 (ER)
- 结构: 由膜构成的网络系统,遍布细胞质。与核膜相连。
- 分类:
- 粗面内质网 (RER):
- 特征: 表面附着核糖体。
- 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加工、折叠和初步糖基化。
- 滑面内质网 (SER):
- 特征: 表面没有核糖体。
- 功能: 脂类、磷脂的合成;类固醇的合成(如性激素);药物代谢;钙离子储存(肌肉细胞中的肌浆网)。
- 粗面内质网 (RER):
- 功能总述: 蛋白质和脂类的合成、加工、运输。
高尔基体 (Golgi Apparatus)
- 结构: 由扁平囊泡、小泡组成,呈堆叠状。
- 位置: 靠近内质网和细胞膜。
- 功能:
- 加工: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修饰、分类和包装(例如,糖基化修饰)。
- 分拣: 将蛋白质分拣并包装到不同的囊泡中,运送到细胞的不同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 合成: 合成一些多糖。
- 动物细胞: 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
- 运输: 形成分泌囊泡,将蛋白质运送到细胞膜并分泌。
溶酶体 (Lysosome)
- 结构: 单层膜包裹的囊泡,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
- 功能:
- 消化: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分解进入细胞的异物(如细菌、病毒)。
- 自噬: 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
- 细胞凋亡: 参与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和执行过程。
- 产生: 由高尔基体产生。
- pH: 内部环境呈酸性。
液泡 (Vacuole)
- 结构: 单层膜包裹的囊泡。
- 植物细胞: 中央大液泡占据细胞体积的大部分。
- 动物细胞: 较小,数量较多。
- 功能:
- 植物细胞: 储存营养物质(如糖类、氨基酸)、色素、代谢废物,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自噬。
- 动物细胞: 储存水、离子、一些营养物质。
过氧化物酶体 (Peroxisome)
- 结构: 单层膜包裹的囊泡,含有多种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 功能:
- 氧化: 氧化有机物,分解脂肪酸。
- 解毒: 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 过氧化氢分解: 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 产生: 可能来自内质网或由已存在的过氧化物酶体分裂产生。
线粒体 (Mitochondrion)
- 结构: 双层膜结构。
- 外膜: 光滑。
- 内膜: 折叠形成嵴。
- 基质: 含有酶、DNA、核糖体等。
- 功能: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
- DNA: 含有少量DNA,可以进行自我复制。
- 来源: 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的细菌。
叶绿体 (Chloroplast)
- 结构: 双层膜结构。
- 外膜: 光滑。
- 内膜: 光滑。
- 基粒: 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 基质: 含有酶、DNA、核糖体等。
- 功能: 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 DNA: 含有少量DNA,可以进行自我复制。
- 来源: 内共生学说认为叶绿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的蓝藻。
非膜性细胞器
核糖体 (Ribosome)
- 结构: 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无膜结构。
- 组成: 大亚基和小亚基。
- 存在:
- 真核细胞: 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附着于内质网上。
- 原核细胞: 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
- 线粒体和叶绿体: 含有核糖体。
- 功能: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中心体 (Centrosome)
- 结构: 由两个中心粒组成,中心粒由微管组成,无膜结构。
- 存在: 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 功能:
- 细胞分裂: 参与细胞分裂,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运动。
- 形成纤毛和鞭毛: 参与纤毛和鞭毛的形成。
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
- 结构: 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络结构。
- 组成: 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 功能:
- 维持细胞形态: 支撑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形态。
- 细胞运动: 参与细胞运动(如变形虫运动、肌肉收缩)。
- 物质运输: 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 细胞信号传导: 参与细胞信号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