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思维导图》
一、政治制度
1. 中央机构
* **皇帝**
* 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内阁制度逐渐成熟,成为皇帝的秘书机构
* **内阁**
* 首辅地位重要,但无正式决策权
* 大学士组成,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 阁权逐渐膨胀,影响朝政
* **六部**
*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分掌国家行政事务,受内阁节制
* **都察院**
* 监察百官,肃清吏治
* 御史权力较大,可直接向皇帝奏报
* **锦衣卫、东厂、西厂**
* 特务机构,监视百官和百姓
* 权力极大,制造冤狱,破坏法制
2. 地方制度
* **行省制度**
* 基本沿袭元朝行省制度
* 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民政、司法、军事
* **卫所制度**
* 军屯制度,军队自给自足
* 卫所兵力逐渐衰弱,战斗力下降
3. 科举制度
* **八股取士**
* 内容僵化,束缚思想
* 重形式,轻实用
* 导致人才选拔机制僵化,阻碍社会发展
* **科举等级**
* 乡试(举人)、会试(进士)、殿试
* 进士及第者授予官职
二、经济发展
1. 农业
* **赋税制度**
*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等合并征收银两
*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 **农作物引进**
*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 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人口压力
* **水利工程**
* 疏浚河道,兴修水利
* 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2. 手工业
* **纺织业**
* 丝织业发达,苏州、杭州等地成为丝织业中心
* 棉纺织业兴起,推动纺织技术进步
* **制瓷业**
* 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 瓷器大量出口,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
* **冶铁业**
* 铁产量增加,技术水平提高
* 促进其他手工业发展
3. 商业
* **商品经济发展**
* 城镇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商业中心
*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贸易发展
* **对外贸易**
* 郑和下西洋,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 隆庆开关,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三、文化思想
1. 文学艺术
* **小说**
*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古典小说问世
* 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 **戏曲**
* 昆曲发展成熟,成为重要的戏曲形式
* 传奇、杂剧等戏曲形式流行
* **绘画**
* 文人画兴盛,追求意境和笔墨情趣
* 徐渭、唐寅等画家涌现
2. 哲学思想
* **程朱理学**
* 官方哲学,占据统治地位
*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束缚思想
* **心学**
* 王阳明创立,强调“知行合一”
* 挑战程朱理学,具有解放思想的意义
* **进步思想**
* 李贽等思想家批判封建礼教
*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推动社会进步
3. 科技
* **医药学**
*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 总结古代医药知识,对后世影响深远
* **农学**
* 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
* 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军事技术**
* 火器发展,出现多种火炮和火铳
四、社会阶层
1. 皇族与贵族
* 享有特权,生活奢靡
* 腐败堕落,加剧社会矛盾
2. 官僚士绅
* 掌握政治权力,拥有大量土地
* 维护自身利益,阻碍社会发展
3. 自耕农
* 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量
* 负担沉重,生活困苦
4. 地主与佃户
* 地主剥削佃户,加剧社会矛盾
* 佃户生活贫困,经常发生农民起义
5. 商人
* 社会地位较低,但经济实力增强
*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6. 手工业者
* 从事手工业生产,生活相对稳定
* 受官府和商人的剥削
7. 奴婢
* 社会地位最低,受人奴役
* 人数较少,主要为官僚和贵族所有
五、衰落与灭亡
1. 政治腐败
* 宦官专权,党争不断
* 吏治腐败,民不聊生
2. 财政危机
* 军费开支巨大,财政入不敷出
* 土地兼并严重,税源减少
3. 农民起义
* 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农民起义
* 推翻明朝统治,建立大顺政权
4. 后金崛起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 不断侵扰明朝边境,威胁明朝统治
* 皇太极改后金为清,实力增强
5. 崇祯帝自缢
*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
* 明朝灭亡,清朝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