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思维导图
《明清思维导图》
一、政治制度
1. 明朝 (1368-1644)
1.1. 君主专制强化
1.1.1. 废丞相,权分六部:
-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强化皇权。
- 内阁制度逐渐形成,但仅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无决策权。
1.1.2.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 锦衣卫、东厂、西厂,监视官员和百姓,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 造成政治恐怖,加剧社会矛盾。
1.1.3. 八股取士:
- 科举考试内容僵化,禁锢思想,不利于选拔人才。
- 有利于维护统治,但也阻碍了社会发展。
1.2. 内阁制度的演变
1.2.1. 洪武时期:废丞相,内阁雏形
1.2.2. 永乐时期:内阁地位提升
1.2.3. 万历时期:张居正改革
1.3. 地方行政
1.3.1. 沿用行省制度,略作调整
- 设置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事。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清朝 (1644-1912)
2.1.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1.1. 设立军机处:
- 皇帝的秘书班子,负责处理军政事务。
- 大大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1.2. 大兴文字狱:
- 钳制思想,压制异端,维护统治。
- 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2.2. 民族政策
2.2.1. 剃发令:
2.2.2. 圈地运动:
2.2.3. 怀柔政策:
2.3. 地方行政
2.3.1. 沿用明朝制度,并有所发展
- 总督和巡抚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 八旗制度,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二、经济发展
1. 农业
1.1. 耕地面积扩大
1.1.1. 引进高产作物:
1.1.2. 垦荒活动:
1.2. 农业技术进步
1.2.1. 精耕细作:
2. 手工业
2.1. 民营手工业发展
2.1.1. 江南地区:
2.2. 官营手工业衰落
2.2.1. 效率低下:
3. 商业
3.1. 国内贸易繁荣
3.1.1. 区域性商帮:
3.1.2. 商品经济发展:
3.2. 海外贸易
3.2.1. 明朝:海禁政策
- 禁止私人海外贸易,实行朝贡贸易。
-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倭寇,但阻碍了经济发展。
3.2.2.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 限制海外贸易,只允许在广州进行贸易。
- 防止西方势力入侵,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三、思想文化
1. 思想
1.1. 王阳明心学:
1.1.1. 知行合一:
1.1.2. 致良知:
1.2. 李贽的异端思想:
1.3.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早期启蒙思想:
2. 文学艺术
2.1. 小说:
2.1.1.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 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愿望。
2.2. 戏曲:
2.2.1. 昆曲:
2.3. 书画:
2.3.1. 文人画:
3. 科技
3.1. 李时珍《本草纲目》:
- 集中国古代本草学之大成,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2. 宋应星《天工开物》:
-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记载了各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
四、社会矛盾与衰落
1. 社会矛盾激化
1.1. 土地兼并:
1.2. 赋税沉重:
2. 农民起义
2.1. 明末农民起义:
2.2. 清朝的农民起义:
3. 西方列强入侵
3.1. 鸦片战争:
3.2. 列强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