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思维导图

《含羞草思维导图》

1. 基本信息

1.1. 植物学分类

  • 界: 植物界 (Plantae)
    •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 目: 豆目 (Fabales)
    • 科: 豆科 (Fabaceae)
    • 亚科: 含羞草亚科 (Mimosoideae)
    • 属: 含羞草属 (Mimosa)
    • 种: 含羞草 (Mimosa pudica)

1.2. 别名

  • 怕羞草
    • 感应草
    • 知羞草
    • 见笑草
    • 夫妻草 (某些地区)

1.3. 形态特征

  • 1.3.1. 株型: 多年生草本,常作一年生栽培,匍匐或直立,多分枝。
    • 1.3.2. 叶: 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呈长圆形。
    • 1.3.3. 花: 头状花序,球形,淡紫色或粉红色。
    • 1.3.4. 果实: 荚果,扁平,具刺毛。
    • 1.3.5. 根: 须根系,不耐水涝。
    • 1.3.6. 茎: 披散,多分枝,具散生倒钩状刺。

2. 生长习性

2.1. 环境

  • 2.1.1. 光照: 喜阳光充足的环境,但也能耐半阴。光照不足会导致生长不良,叶片反应迟钝。
    • 2.1.2. 温度: 喜温暖,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不耐寒,冬季需保温。
    • 2.1.3. 湿度: 喜湿润,但忌水涝。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 2.1.4. 土壤: 适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2.2. 繁殖

  • 2.2.1. 播种: 最常见的繁殖方式。春季播种,发芽适宜温度20-25℃。播种前可用温水浸泡种子,促进发芽。
    • 2.2.2. 扦插: 较为少用,可在生长季节进行。选择健壮枝条,进行扦插。

3. 生理机制

3.1. 感应运动 (触敏反应)

  • 3.1.1. 膨压变化: 当受到触碰、震动或光照变化时,叶柄基部薄壁细胞内的水分迅速流失,细胞膨压下降,导致叶片下垂。
    • 3.1.2. 离子流动: 触碰引起的电信号会刺激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开放,导致离子(如钾离子)快速外流。
    • 3.1.3. 传递物质: 植物激素,如茉莉酸,可能参与感应运动的信号传递。
    • 3.1.4. 保护机制: 推测是为了躲避动物啃食或减少水分蒸发。

3.2. 昼夜节律

  • 3.2.1. 睡眠运动: 除了触敏反应,含羞草的叶片在夜间也会自然闭合,这是一种昼夜节律的体现。
    • 3.2.2. 内源时钟: 由植物体内的生物钟控制,即使在恒定光照或黑暗条件下,也能维持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4. 栽培管理

4.1. 光照管理

  • 保证充足的光照,尤其是在生长旺盛期。
    • 夏季避免强光直射,适当遮阴。

4.2. 水肥管理

  • 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 施肥宜淡,每月施用1-2次稀薄液肥。
    • 冬季减少浇水和停止施肥。

4.3. 病虫害防治

  • 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等,可使用相应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 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可使用杀虫剂或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4.4. 修剪

  • 可进行适当修剪,促进侧枝生长,使株型更加丰满。
    • 及时剪除枯黄或病虫害的枝叶。

5. 应用价值

5.1. 观赏价值

  • 具有独特的触敏反应,趣味性强,适合盆栽观赏。
    • 也可用于园林绿化,但需注意其扩散性。

5.2. 药用价值

  • 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清热利湿、止痛散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根、茎、叶均可入药。

5.3. 科普价值

  • 是进行植物生理学研究的理想材料,用于展示植物的感应运动和昼夜节律。
    • 适合在校园或科普场所种植,用于科普教育。

6. 注意事项

6.1. 毒性

  • 含羞草含有微量的含羞草碱,长期大量接触可能导致脱发或引起其他不适,应避免长时间接触。
    • 儿童应在成人监护下接触。

6.2. 扩散性

  • 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在适宜的环境下容易蔓延,应注意控制其生长范围。
    • 在部分地区被视为入侵物种。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