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严监生
-
基本信息
- 姓名:严致和(字)
- 身份:监生(捐纳获得)
- 籍贯:绍兴府山阴县
- 家庭成员:
- 妻子:赵氏
- 妾:不止一位(体弱多病,被赵氏欺负)
- 儿子:严贡生(不成器,挥霍无度)
-
主要性格特点
- 吝啬/抠门/爱财如命:
- 临死前为两茎灯草操心(经典情节,极致体现吝啬)
- 日常用度节省,对家人也很苛刻
- 算计钱财精细,一文钱也要斤斤计较
- 即使生病也舍不得花钱请好医生
- 对待下人刻薄,工资微薄
- 死后财产分配引发争端,更凸显其爱财形象
- 自私自利:
- 凡事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 对家人缺乏关爱,只关心财产
- 对社会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
- 只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感受
- 即使是临死,也想着如何保住财产,而非对家人留下遗言
- 虚伪:
- 表面上附庸风雅,实际并不懂诗书
- 捐官买名,企图提升社会地位
- 对上阿谀奉承,对下颐指气使
- 装模作样,掩盖其贪婪本性
- 用“读书人”的身份来包装自己,掩饰其本质的市侩
- 迂腐:
- 思想保守,固守旧观念
- 行为古板,缺乏变通
- 迷信鬼神,相信风水命理
- 不了解社会发展,脱离实际
- 虽然捐了监生,却没有相应的学识和见解,流于形式
- 懦弱/怕事:
- 惧怕妻子赵氏,不敢反抗
- 面对强权不敢抵抗,委曲求全
- 缺乏主见,容易受他人影响
- 在家庭事务中,通常听从赵氏的安排,自己不敢做决定
- 为了避免麻烦,通常选择忍气吞声
- 吝啬/抠门/爱财如命:
-
主要情节
- 临死数灯草:(最经典情节,凸显其吝啬本性)
- 医生、亲戚都束手无策
- 临终前始终闭眼不肯断气
- 家人猜测其有所牵挂,百般询问
- 最终发现是因两茎灯草而无法瞑目
- 此情节被认为是讽刺小说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 家庭生活:
- 与赵氏关系紧张,被赵氏压制
- 对儿子严贡生放纵,导致其不成器
- 对妾室态度冷漠,缺乏关爱
- 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充满争吵
- 社会交往:
- 与其他监生交往,攀附权贵
- 参与社交活动,附庸风雅
- 热衷于科举考试,但并未考中
- 其捐官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
- 财产处理:
- 死后财产分配引发家庭争端
- 赵氏企图独占财产,引发矛盾
- 严贡生挥霍无度,很快败光家产
- 财产最终分散,家族衰败
- 临死数灯草:(最经典情节,凸显其吝啬本性)
-
人物关系
- 赵氏:(妻子,强势,欺压严监生)
- 控制欲强,掌管家庭财政大权
- 对严监生颐指气使,缺乏尊重
- 与严监生之间缺乏感情,更多是利益关系
- 严贡生:(儿子,不成器,挥霍无度)
- 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 挥霍家产,沉迷酒色
- 缺乏责任感,对家庭没有贡献
- 是严监生教育失败的典型代表
- 其他亲戚朋友:
- 多为利益关系,互相利用
- 表面上客客气气,实则各怀鬼胎
- 体现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和虚伪
- 赵氏:(妻子,强势,欺压严监生)
-
人物评价
- 讽刺对象:
- 科举制度下的捐官现象
- 地主阶级的贪婪和自私
- 社会风气的腐败
- 道德沦丧的社会现象
- 典型意义:
- 是《儒林外史》中典型的反面人物形象
- 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一类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警示作用
- 作者态度:
- 吴敬梓对严监生持批判和讽刺的态度
- 通过描写严监生的吝啬和自私,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
- 讽刺对象:
-
思想意义
- 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 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 讽刺了地主阶级的贪婪和自私
- 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 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份思维导图试图从多个角度解析严监生这一人物,从他的基本信息、性格特点、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人物评价以及思想意义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他的形象,并深入剖析他所代表的社会现象。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儒林外史》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