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思维导图简单》
一、核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 中心思想:
- 忠于汉室,兴复汉室
- 报先帝知遇之恩
- 告诫后主,匡扶社稷
1.2 表达方式:
- 情理并茂: 情感真挚,道理透彻,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 晓之以理: 分析利弊,陈述得失,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 动之以情: 回忆往事,表达忠心,情感强烈,感人至深
二、结构:
2.1 第一部分(开篇):
- 2.1.1 简述出师原因:
- 蜀汉形势危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表达作者忧国忧民之心
- 2.1.2 劝谏后主广开言路:
- 进谏的重要性(“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举荐贤臣,任人唯贤(“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分析不同意见的重要性,防止蔽塞
- 2.1.3 回忆先帝知遇之恩:
- 感激涕零,表忠心
- 为后文报效国家做铺垫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2 第二部分(主体):
- 2.2.1 追述往事,阐述兴国之道:
- 回忆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经验教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强调“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性
- 2.2.2 建议后主赏罚分明:
- 赏罚公正的重要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举例说明赏罚不公的危害
- 2.2.3 劝诫后主虚心纳谏:
- 强调“开张圣听”的重要性
- 以古为鉴,吸取经验教训
- 2.2.4 嘱托后主自爱保重:
-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 告诫后主要思虑周全
- 2.2.5 列举随行人员,各司其职:
- 介绍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赞扬他们的才能和品德
- 建议后主信任他们,咨询他们的意见
- 2.2.6 再次表达忠心和期望:
- 期望后主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统一大业
- 表达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3 第三部分(结尾):
- 2.3.1 再次强调出师目的:
- 为了兴复汉室,报答先帝知遇之恩
- 2.3.2 表达决心和期望: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效力
- 希望后主能够谅解并支持自己的行动
- 为了兴复汉室,报答先帝知遇之恩
三、重要人物:
3.1 先帝(刘备):
- 知人善任: 三顾茅庐,知人善用
- 托孤重臣: 将后事托付给诸葛亮,信任有加
- 知遇之恩: 诸葛亮报效国家的重要原因
3.2 后主(刘禅):
- 需匡扶的对象: 诸葛亮劝谏和辅佐的对象
- 能力不足: 需要诸葛亮悉心教导和指引
- 关键所在: 后主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蜀汉的未来
3.3 诸葛亮:
- 忠义之臣: 忠于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鞠躬尽瘁: 为蜀汉呕心沥血,奉献一生
- 智慧的象征: 深谋远虑,足智多谋
- 贤相典范: 成为后世忠臣的榜样
3.4 其他贤臣:
- 郭攸之、费祎、董允: 忠于职守,值得信任
四、重要句子:
4.1 开篇: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2 主体: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3 结尾: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五、写作特点:
5.1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理性分析: 分析蜀汉面临的形势,以及如何才能兴复汉室
- 情感表达: 回忆先帝知遇之恩,表达自己对蜀汉的忠诚
5.2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 结构完整: 开篇、主体、结尾,层次分明
- 论证充分: 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
5.3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 语言简洁: 用词精炼,不华丽,但富有感染力
- 情感真挚: 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六、现实意义:
6.1 为人处世:
- 知恩图报: 感恩他人的帮助,并尽力回报
- 忠诚守信: 对国家、对朋友都要忠诚守信
- 鞠躬尽瘁: 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社会做出贡献
6.2 治国理政:
- 任人唯贤: 选拔有才能的人才,为国家服务
- 广开言路: 听取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
- 赏罚分明: 公正地对待每个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此思维导图框架旨在提供一个理解《出师表》的系统化方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一步细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