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政治思维导图人教版》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
1.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 1.1 生产决定消费:
- 1.1.1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 1.1.2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 1.1.3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1.1.4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1.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 1.2.1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 1.2.2 消费调节生产
- 1.2.3 消费引导生产
- 1.2.4 消费为新的生产力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 2.1 生产:
- 2.1.1 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2.1.2 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2.1.3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 2.2 分配:
- 2.2.1 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 2.2.2 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公平
- 2.2.3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 初次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2.3 交换:
- 2.3.1 交换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
- 2.3.2 市场是交换的主要场所
- 2.3.3 市场经济的优点和局限性
- 优点:资源配置效率高,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生活水平
- 局限性: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 2.4 消费:
- 2.4.1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 2.4.2 消费类型: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 2.4.3 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3.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3.1.1 平等性
- 3.1.2 法制性
- 3.1.3 开放性
- 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3.2.1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3.2.2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 3.2.3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 3.3 宏观调控:
- 3.3.1 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3.3.2 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4.1 小康社会的标准:
- 4.1.1 经济更加发展
- 4.1.2 民主更加健全
- 4.1.3 科教更加进步
- 4.1.4 文化更加繁荣
- 4.1.5 社会更加和谐
- 4.1.6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 4.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
- 4.2.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 4.2.2 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
二、国家与社会
1. 人民当家作主
- 1.1 国家性质:
- 1.1.1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1.1.2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1.2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1.2.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2.2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1.3 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方式:
- 1.3.1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1.3.2 民主监督权
- 1.3.3 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
2. 民主政治
- 2.1 民主的含义:
- 2.1.1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2.1.2 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 2.2 民主的形式:
- 2.2.1 选举民主
- 2.2.2 协商民主
- 2.3 民主政治的保障:
- 2.3.1 健全的法律制度
- 2.3.2 完善的监督机制
- 2.3.3 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3. 法律与规则
- 3.1 法律的含义和特征:
- 3.1.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 3.1.2 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强制力和规范性
- 3.2 法律的作用:
- 3.2.1 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 3.2.2 维护社会秩序
- 3.2.3 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 3.3 规则的含义和作用:
- 3.3.1 规则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 3.3.2 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 3.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3.4.1 法律是底线,道德是更高的要求
- 3.4.2 法律和道德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4. 和谐社会
- 4.1 和谐社会的内涵:
- 4.1.1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4.2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 4.2.1 促进经济发展
- 4.2.2 维护社会稳定
- 4.2.3 提高人民幸福感
三、文化与生活
1. 灿烂的中华文化
- 1.1 中华文化的特点:
- 1.1.1 源远流长
- 1.1.2 博大精深
- 1.1.3 独具特色
- 1.2 中华文化的组成:
- 1.2.1 物质文化
- 1.2.2 精神文化
- 1.3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3.1 传承中华美德
- 1.3.2 发展先进文化
2. 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
- 2.1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 2.1.1 不同民族的文化
- 2.1.2 不同国家的文化
- 2.2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 2.2.1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2.2.2 丰富人类的文化宝库
- 2.3 文化交流的方式:
- 2.3.1 学习借鉴
- 2.3.2 传播推广
3.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 3.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3.1.1 推动经济发展
- 3.1.2 改善人民生活
- 3.1.3 提高国家竞争力
- 3.2 科技创新:
- 3.2.1 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
- 3.2.2 科技创新需要人才
- 3.2.3 科技创新需要投入
4. 可持续发展
- 4.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4.1.1 经济可持续发展
- 4.1.2 社会可持续发展
- 4.1.3 环境可持续发展
- 4.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 4.2.1 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 4.2.2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4.3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 4.3.1 保护生态环境
- 4.3.2 节约资源
- 4.3.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国际社会
1. 世界的多样性
- 1.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1.1.1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 1.1.2 文化交流与碰撞
- 1.2 世界经济的多样性:
- 1.2.1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 1.2.2 经济全球化
- 1.3 世界政治的多样性:
- 1.3.1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
- 1.3.2 世界多极化趋势
2. 和平与发展
- 2.1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 2.1.1 和平的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 2.1.2 和平的环境有利于社会进步
- 2.2 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 2.2.1 发展能够消除贫困和冲突
- 2.2.2 发展能够促进共同繁荣
- 2.3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2.3.1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2.3.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 3.1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 3.1.1 维护世界和平
- 3.1.2 促进共同发展
- 3.1.3 应对全球性挑战
- 3.2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 3.2.1 参与联合国事务
- 3.2.2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 3.2.3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4.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 4.1.1 政治上相互尊重
- 4.1.2 经济上合作共赢
- 4.1.3 文化上交流互鉴
- 4.1.4 安全上守望相助
- 4.1.5 环境上共建共享
- 4.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 4.2.1 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
- 4.2.2 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