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内容思维导图》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 (党史)
-
I.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1949)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1921-1927)
-
- 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
- 制定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 工人运动:领导工人运动,如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
- 国共合作: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 北伐战争:推动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
- B. 大革命失败后的探索(1927-1937)
-
-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 土地革命: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
- 反“围剿”战争:粉碎国民党多次“围剿”
-
- 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 C.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
- 八一三淞沪抗战
-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 敌后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
- 游击战:开展游击战,牵制和打击日军
-
- 百团大战:对日军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
- 整风运动: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统一思想
-
-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 D.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
- 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
-
- 内战爆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
- 战略防御: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防御
-
- 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
-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
-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1921-1927)
-
II.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1978)
- A.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巩固和发展(1949-1956)
-
- 巩固政权:镇压反革命,稳定社会秩序
-
- 经济恢复: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物价
-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
- 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
-
- 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 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
- 中共八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
-
- 反右斗争:开展反右斗争
-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
-
- 国民经济调整:调整国民经济,克服困难
-
- C.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
-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政治动乱
-
- 林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
- 周恩来、邓小平的努力:周恩来、邓小平努力纠正“左”倾错误
-
-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
- A.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巩固和发展(1949-1956)
-
III.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至今)
- A. 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1992)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 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城市改革:进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 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
-
-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2012)
-
- 南方谈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 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 科学发展观:提出科学发展观
-
-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
-
- 中共十八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
-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
-
-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 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
-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 精准扶贫:实施精准扶贫
-
-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 中共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中共二十大: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
- A. 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1992)
二、新中国史
-
I. 建立和巩固新中国 (1949-1956)
-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 土地改革运动
- 抗美援朝战争
- 第一个五年计划
- 三大改造
-
II.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1956-1978)
- 中共八大
- 反右斗争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三年困难时期
-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 文化大革命
-
III.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78-至今)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城市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 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科教兴国战略
- 可持续发展战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改革开放史
-
I. 改革开放的启动与初步发展 (1978-1992)
-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和技术
- 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确立
- 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
-
II.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1992-2012)
- 邓小平南方谈话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
- 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西部大开发战略
- 科教兴国战略
-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
-
III.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 (2012-至今)
- 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乡村振兴战略
- “一带一路”倡议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社会主义发展史
-
I. 空想社会主义
- 代表人物:莫尔、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 主要思想:揭露资本主义弊端,主张建立理想社会
- 局限性:未能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
-
II.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剩余价值学说
- 历史唯物主义
-
III.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 巴黎公社: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尝试
-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IV.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
- 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V. 社会主义的曲折与发展
-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 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核心概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实事求是
- 群众路线
- 独立自主
- 改革开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共同富裕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此思维导图旨在提供一个四史学习的框架,具体内容需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