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级分支:数的组成与意义
- 概念:
- 计数单位:一(个)、十
- 理解“计数单位”的含义。
- 认识“十位”和“个位”的数位名称及其顺序。
- 掌握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 数位顺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 数位意义: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32中,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 计数器:
- 学会使用计数器表示数。
- 理解计数器上珠子的含义(个位和十位上的珠子分别表示几个一和几个十)。
- 能在计数器上拨出指定的数,并读写出来。
- 数的组成:
- 一个两位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 能正确分解和组成100以内的数。(例如,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
- 利用小棒、圆片等实物帮助理解数的组成。
- 练习题:
- 填空: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判断:30里面有3个一。(×)
- 操作:用小棒摆出27。
- 特殊数:
- 整十数:10、20、30、40、50、60、70、80、90、100
- 一位数:0、1、2、3、4、5、6、7、8、9
- 两位数:10-99
- 认识100,理解100的含义。
- 区分一位数和两位数。
一级分支:数的读法与写法
- 读法:
- 从高位读起,先读十位,再读个位。
- 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
- 特殊的读法:如,20读作二十,而不是二零。
- 个位是0,不读个位。
- 读“100”读作一百。
- 练习:读出下列各数:36、50、8、100。
- 写法:
- 从高位写起,先写十位,再写个位。
- 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 个位上没有,就写0占位。
- 写“100”:在百位写1,十位和个位都写0。
- 练习:写出下列各数:四十七、六十、九、一百。
- 易错点:
- “十一”到“十九”的读法与写法(容易混淆)。
- 区分读作和写作的区别。
-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开始。
- 个位是0的数的读法,容易漏掉“十”。
一级分支:数的大小比较
- 方法:
-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先看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就看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 两位数与一位数比较:两位数一定比一位数大。
- 相同数位的数比较:直接比较该数位上的数字大小。
- 符号:
- 大于号“>”:开口朝向大的数。
- 小于号“<”:尖角朝向小的数。
- 等于号“=”:表示两个数相等。
- 例题:
- 35 ○ 28 (填>或<)
- 42 ○ 49 (填>或<)
- 7 ○ 65 (填>或<)
- 将下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3、56、12、89、45
- 应用:
- 在实际生活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 解决简单的排序问题。
-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
一级分支:数的顺序
- 数数:
- 一个一个地数,顺数和倒数。
- 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 从任意一个数开始数。
- 理解相邻数(与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
- 数的排列:
- 在百数表中找规律。
- 理解百数表中横行和竖列的规律。
- 利用百数表进行数的比较和大小判断。
- 能根据规律填数。
- 百数表:
- 认识百数表的结构。
- 理解百数表中数字的排列规律。
- 应用百数表进行数的加减运算的初步认识。
- 规律:
- 横行: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
- 竖列:每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0。
- 斜线:对角线上的数有一定的规律。
- 练习:
- 填空:37的后面一个数是()。
- 在百数表中,56的上面一个数是(),下面一个数是(),左边一个数是(),右边一个数是()。
- 按规律填数:2、4、6、()、()、()。
一级分支:估算
- 概念:
- 估算就是对事物数量或结果的粗略计算。
- 估算不是精确计算,而是一种近似的计算。
- 方法:
- 将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例如,32可以看作30,68可以看作70)
- 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估算。
- 应用:
- 判断结果是否合理。
-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估算问题。
- 例题:
- 一本书有38页,小明已经看了22页,大约还剩多少页没看?
- 一个书包大约多少钱?(提供几个接近的选项,让学生选择)
- 注意事项:
- 估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都可以。
- 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一级分支:实际应用
- 解决问题:
- 用100以内的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结合已学知识,综合运用。
- 数学游戏:
- 猜数游戏。
- 数数接龙。
- 利用扑克牌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游戏。
- 生活实例:
- 购物时物品的价格。
- 教室里学生的数量。
- 日历上的日期。
- 培养数学思维:
-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