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核算思维导图
《费用核算思维导图》
1. 总览
- 定义: 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计算,并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
- 目的:
- 准确计算产品成本
- 评价经营业绩
- 为决策提供依据
- 控制费用支出
- 对象: 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
2. 费用要素分类
- 2.1 按经济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
- 原材料:
- 直接材料: 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 间接材料: 用于辅助生产的材料
- 人工费用:
- 直接人工: 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薪酬
- 间接人工: 辅助生产的工人薪酬
- 工资
- 奖金
- 津贴
- 社会保险
- 住房公积金
- 工会经费
- 职工教育经费
- 折旧费用:
-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经营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损耗
- 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价值的摊销
- 摊销费用:
- 其他费用:
- 2.2 按成本性态分类
- 固定成本: 在一定期间内,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 变动成本: 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 混合成本: 兼具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特点的成本
- 半变动成本: 有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例如电话费
- 半固定成本: 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固定,超出范围则增加,例如阶梯电价
- 2.3 按可否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分类
- 直接费用: 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 间接费用: 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需要分配计入的费用
3. 费用归集与分配
- 3.1 费用归集
- 原始凭证: 费用发生的最初证据
- 记账凭证: 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会计凭证
- 费用明细账: 记录各项费用的明细情况
- 3.2 费用分配
- 制造费用分配:
- 分配依据:
- 生产工时
- 机器工时
- 直接人工成本
- 材料消耗
- 生产数量
- 分配方法:
- 管理费用分配:
- 销售费用分配:
4. 成本计算方法
- 4.1 品种法:
- 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或者大量大批生产
- 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品种
- 优点: 简单易行
- 缺点: 不能反映各工序成本
- 4.2 分批法:
- 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
- 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批别
- 优点: 可以反映各批产品成本,便于管理
- 缺点: 计算工作量大
- 4.3 分步法:
- 适用范围: 大量大批生产,且生产过程分步骤进行
- 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步骤
- 优点: 可以反映各步骤成本,便于管理
- 缺点: 需要划分步骤
5. 成本控制
- 5.1 成本控制原则
- 全面控制原则
- 目标管理原则
- 例外管理原则
- 全员参与原则
- 及时性原则
- 5.2 成本控制方法
- 预算控制: 预先设定成本目标,并严格执行
- 标准成本控制: 设定标准成本,并与实际成本比较,分析差异
- 定额控制: 对各项费用的支出制定定额,并严格控制
- 价值工程: 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降低成本
- 责任成本控制: 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个人
6. 成本分析
- 6.1 成本分析指标
- 6.2 成本分析方法
- 比较分析法: 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历史成本、标准成本进行比较
- 因素分析法: 分析影响成本变动的各项因素
- 趋势分析法: 分析成本的变动趋势
- 相关分析法: 分析成本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
7. 费用核算信息化
- ERP系统: 集成财务、生产、销售等功能,实现费用核算自动化
- 财务软件: 专门用于财务核算,包括费用核算功能
- 数据分析工具: 对费用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8. 注意事项
- 费用归集的准确性
- 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 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 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 成本分析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