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思维导图
《压疮思维导图》
I. 压疮概述
A. 定义
- 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组织缺血坏死。
B. 常见名称
C. 常见部位
- 骶骨
- 髋骨
- 坐骨
- 踝部
- 足跟
- 肩胛骨
- 枕骨(长期卧床者)
- 肘部
D. 病理生理
- 压力:
- 垂直压力:皮肤与骨骼之间的直接压力
- 剪切力:皮肤与深层组织的反方向滑动,导致血管扭曲
- 摩擦力:皮肤表面的摩擦,损伤表皮
- 时间:
- 耐受性:
II. 压疮分期
A. I 期
- 定义:皮肤完整,局部皮肤发红,按压不褪色。
- 特征:皮肤温度可能高于或低于周围组织,组织硬度或水肿。
- 区分:观察压力解除后30分钟内是否恢复正常肤色,如不恢复则为I期。
- 治疗重点:解除压力,保护皮肤。
B. II 期
- 定义:部分皮层缺失,表现为浅表溃疡,如擦伤、水疱或浅坑。
- 特征:基底为粉红色或红色,湿润,可能伴有疼痛。
- 不包括:撕裂伤、胶带损伤、皮炎、浸渍。
- 治疗重点:保持创面清洁湿润,促进愈合。
C. III 期
- 定义: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
- 特征:可见肉芽组织,可能出现潜行或隧道。
- 深度:深度取决于解剖部位的脂肪组织厚度。
- 治疗重点:清创,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D. IV 期
- 定义: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可见肌肉、肌腱、骨骼。
- 特征:常伴有潜行或隧道,坏死组织或焦痂可能存在。
- 感染:易发生骨髓炎。
- 治疗重点:清创,控制感染,重建组织缺损。
E. 不可分期
- 定义:溃疡基底部被坏死组织或焦痂覆盖,无法判断深度。
- 特征:待清除坏死组织或焦痂后方可分期。
- 治疗重点:清除坏死组织或焦痂,暴露创面。
F.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DPTI)
- 定义:皮肤完整或不完整,局部区域呈持久性深红色、紫红色或栗色。
- 特征:可能伴有疼痛、紧绷、水疱、血液水疱或薄痂。
- 深部组织受损:提示深部组织受压,需要密切观察。
- 治疗重点:避免进一步受压,观察病情变化。
III. 压疮风险评估
A. 评估工具
- Braden 评分:最常用,评估感觉、潮湿度、活动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剪切力。
- Norton 评分:评估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活动力、移动能力、失禁情况。
- Waterlow 评分:综合评估多项危险因素。
B. 评估频率
- 入院时:所有患者
- 高危患者:每天评估
- 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
C. 危险因素
- 内在因素:
- 年龄
- 营养不良
- 大小便失禁
- 感觉障碍
- 活动力受限
- 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 免疫抑制
- 外在因素:
IV. 压疮预防
A. 压力管理
- 体位管理:
- 每2小时翻身一次,减轻局部压力
- 使用枕头、垫子等支撑骨隆突处
- 避免直接压迫骨隆突处
- 减压工具:
B. 皮肤护理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
- 避免过度摩擦
- 涂抹润肤剂,保持皮肤滋润
- 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和衣物
C. 营养支持
- 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必要时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
D. 避免摩擦和剪切力
- 抬高床头不超过30度
- 协助患者移动时避免拖拽
- 使用搬运工具
E. 其他措施
- 教育患者和家属
- 定期检查皮肤
- 早期发现并处理皮肤问题
V. 压疮治疗
A. 一般原则
B. 局部治疗
- 清创:
- 锐器清创
- 自溶性清创
- 酶性清创
- 生物清创(蛆虫疗法)
- 敷料:
- 选择合适的敷料,保持创面湿润
- 藻酸盐敷料
- 水凝胶敷料
- 泡沫敷料
- 银离子敷料
- 负压引流(VSD)
C. 全身治疗
- 抗生素:控制感染
- 镇痛药:缓解疼痛
- 营养支持:促进愈合
D. 手术治疗
VI. 压疮并发症
A. 感染
B. 慢性疼痛
C. 瘘管
D. 骨坏死
E. 贫血
F. 降低生活质量
VII. 总结
A. 压疮是可以预防的
B. 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
C. 多学科协作是关键
D. 持续质量改进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