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神经调节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思维导图》

一、神经调节概述

  • 概念: 通过神经系统对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
  • 特点:
    • 快速: 神经冲动传递速度快。
    • 准确: 神经冲动传递途径精确。
    • 范围较局限: 作用范围通常较小。
    • 时间短暂: 作用时间短暂,刺激停止,反应消失。
  • 神经系统的组成:
    •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小脑、脑干、脊髓
    •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节

二、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 神经元的结构:
    • 细胞体: 含有细胞核等细胞器,进行代谢活动。
    • 树突: 将信息传向细胞体。
    • 轴突: 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出。
    • 髓鞘: 包裹在轴突外部,加速神经冲动传导(由施万细胞形成)。
    • 郎飞结: 髓鞘中断处,神经冲动跳跃式传导的关键部位。
    • 神经末梢(轴突末梢): 形成突触,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连接。
  •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 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
  • 神经: 许多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

三、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 静息电位:
    • 形成原因: K+外流多于Na+内流。
    • 膜电位: 外正内负。
  • 动作电位:
    • 形成原因: Na+内流。
    • 膜电位: 外负内正。
  • 神经冲动的产生:
    • 刺激: 感受器接受刺激,感受器细胞产生电位变化。
    • 兴奋: 电位变化达到一定阈值,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即兴奋。
  • 神经冲动的传导:
    • 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传导形式: 电信号(局部电流)。
      • 传导方向: 双向。
      • 速度: 较快(与神经纤维的粗细和髓鞘有关)。
    •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结构基础: 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 传递方向: 单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 传递过程:
        1. 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2. 神经递质扩散到突触间隙。
        3.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4. 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5. 神经递质被分解或重新吸收,信号终止。
      • 神经递质:
        • 种类: 多种,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 作用: 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
        • 作用方式: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 突触的类型:
        • 轴突-树突突触
        • 轴突-胞体突触

四、反射与反射弧

  • 反射: 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 反射弧: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
    • 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感受器: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 传入神经: 将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 神经中枢: 分析、综合传入的信息,产生相应的指令。
    • 传出神经: 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
    • 效应器: 执行指令,产生反应(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
  • 反射的类型:
    • 非条件反射(先天性反射):
      • 特点: 生来就有的,遗传的。
      •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
      • 例子: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
    • 条件反射(后天性反射):
      • 特点: 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需要一定条件(如多次重复)。
      •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 例子: 巴甫洛夫的狗。
  • 条件反射的建立:
    • 非条件刺激: 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
    • 条件刺激: 本来不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经过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后,能够引起该反应的刺激。
    • 条件反射的消退: 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消退。

五、高级神经活动

  • 高级神经活动: 指的是大脑皮层进行的信息处理活动,包括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
  • 语言中枢: 大脑皮层上的特定区域,负责语言的产生和理解。
  • 学习与记忆:
    • 学习: 通过经验,获得新的行为和行为模式。
    • 记忆: 将获得的经验储存起来,以便将来使用。
    • 记忆的类型: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记忆的机制: 可能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式的改变有关。

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神经调节: 快速、准确,但作用范围较局限,时间短暂。
  • 体液调节: 缓慢、广泛,但作用范围广,时间较长。
  • 关系:
    • 相互协调: 许多生理活动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 相互影响: 神经系统可以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内分泌系统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 神经-体液调节网络: 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协调,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举例:
    • 血糖调节: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受到神经系统的影响。
    • 体温调节: 涉及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参与。
  • 免疫调节: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也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形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七、相关疾病

  • 神经衰弱
  • 帕金森综合症
  • 老年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病)
  • 抑郁症
  • 精神分裂症
  • 癫痫

八、易错点总结

  • 突触释放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而非主动运输
  • 动作电位产生时钠离子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是被动运输
  • 判断反射的依据是有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

以上思维导图涵盖了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框架,具体细节还需参考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补充。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英语五年级绘本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