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思维导图》
一、创世神话
- 1.1 盘古开天辟地
- 1.1.1 故事梗概: 混沌状态,盘古斧劈开天地,身化万物
-
- 混沌时期: 描述混沌的状态、形态
-
- 盘古形象: 盘古的身高、武器、职责
-
- 开天过程: 斧劈、顶天立地、一日九变
-
- 身化万物: 左眼为日,右眼为月,毛发为草木,血液为江河,等等详细描述
-
- 1.1.2 象征意义:
-
- 英雄主义: 盘古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
- 生命起源: 对天地万物由来的解释
-
- 宇宙观: 古人对宇宙的朴素认知
-
- 1.1.1 故事梗概: 混沌状态,盘古斧劈开天地,身化万物
- 1.2 女娲造人
- 1.2.1 故事梗概: 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
-
- 补天背景: 天塌地陷,洪水泛滥
-
- 炼石补天: 五彩石的来源、炼制过程、补天位置
-
- 造人过程: 黄泥、绳子抽打,造成人类差异
-
- 人类起源: 对人类来源的解释
-
- 1.2.2 象征意义:
-
- 母性光辉: 女娲的慈爱和奉献
-
- 人类繁衍: 对人类起源和繁衍的解释
-
- 社会等级: 绳子抽打造人解释社会等级差异
-
- 1.2.1 故事梗概: 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
- 1.3 其他创世神话
-
- 烛龙: 睁眼为昼,闭眼为夜,吹气为冬,呼气为夏
-
- 共工怒触不周山: 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
- 夸父逐日: 夸父为了追逐太阳而渴死
-
二、英雄神话
- 2.1 精卫填海
- 2.1.1 故事梗概: 炎帝之女溺死东海,化为精卫鸟,衔石填海
-
- 炎帝之女: 身份背景
-
- 溺水原因: 游玩,对大海的探索
-
- 精卫鸟: 外形描述、衔石行为
-
- 填海目标: 阻止他人溺水
-
- 2.1.2 象征意义:
-
- 坚韧不拔: 永不放弃的精神
-
- 复仇: 对造成自己死亡的大海的复仇
-
- 意志力: 锲而不舍的意志
-
- 2.1.1 故事梗概: 炎帝之女溺死东海,化为精卫鸟,衔石填海
- 2.2 羿射九日
- 2.2.1 故事梗概: 尧帝时期,十日并出,羿奉命射日
-
- 尧帝时期: 时代背景
-
- 十日并出: 灾难的描述,百姓苦不堪言
-
- 羿的形象: 神箭手,力大无穷
-
- 射日过程: 如何射下九个太阳
-
- 西王母赠药: 长生不老药的来源
-
- 2.2.2 象征意义:
-
- 英雄主义: 拯救苍生的英雄形象
-
- 正义战胜邪恶: 象征战胜自然灾害
-
- 权力与责任: 羿的责任感
-
- 2.2.1 故事梗概: 尧帝时期,十日并出,羿奉命射日
- 2.3 大禹治水
- 2.3.1 故事梗概: 禹带领人民治理洪水
-
- 洪水泛滥: 灾难的描述
-
- 治水方法: 疏导为主,堵塞为辅
-
- 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的奉献精神
-
- 治水成功: 洪水退去,百姓安居乐业
-
- 2.3.2 象征意义:
-
- 为民服务: 大禹的公而忘私
-
- 战胜自然: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
- 团结协作: 人民团结的力量
-
- 2.3.1 故事梗概: 禹带领人民治理洪水
- 2.4 其他英雄神话
-
- 刑天舞干戚: 刑天被砍头后,以乳为眼,以脐为口,继续战斗
-
- 后羿奔月: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往月宫
-
三、爱情神话
- 3.1 牛郎织女
- 3.1.1 故事梗概: 牛郎织女相爱,被王母娘娘拆散,每年七夕鹊桥相会
-
- 牛郎: 贫困,与牛为伴
-
- 织女: 仙女,下凡织布
-
- 相遇相爱: 如何相识,如何相爱
-
- 被迫分离: 王母娘娘的阻挠
-
- 鹊桥相会: 每年七夕的约定
-
- 3.1.2 象征意义:
-
- 爱情忠贞: 坚贞不渝的爱情
-
- 渴望自由: 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
- 浪漫主义: 美丽的爱情传说
-
- 3.1.1 故事梗概: 牛郎织女相爱,被王母娘娘拆散,每年七夕鹊桥相会
- 3.2 孟姜女哭长城
- 3.2.1 故事梗概: 孟姜女的丈夫被征去修长城,劳累而死,孟姜女哭倒长城
-
- 秦朝暴政: 修筑长城的背景
-
- 孟姜女的丈夫: 被抓壮丁
-
- 哭倒长城: 悲痛至极
-
- 寻找丈夫尸骨: 以血认亲
-
- 3.2.2 象征意义:
-
- 反抗暴政: 对统治者的控诉
-
- 爱情悲剧: 爱情的无奈
-
- 人民的力量: 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
-
- 3.2.1 故事梗概: 孟姜女的丈夫被征去修长城,劳累而死,孟姜女哭倒长城
- 3.3 其他爱情神话
-
- 白蛇传: 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
-
四、神仙妖怪神话
- 4.1 西游记神话体系
- 4.1.1 人物: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各路神仙妖怪
-
- 孙悟空: 石猴出生,大闹天宫,保护唐僧取经
-
- 唐僧: 金蝉子转世,取经人
-
- 猪八戒: 天蓬元帅,贪吃好色
-
- 沙僧: 卷帘大将,忠厚老实
-
- 神仙体系: 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等
-
- 妖怪体系: 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
-
- 4.1.2 故事: 取经路上的各种故事
-
- 大闹天宫: 孙悟空反抗天庭
-
- 三打白骨精: 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
-
- 真假美猴王: 考验师徒感情
-
- 4.1.3 象征意义:
-
- 惩恶扬善: 战胜邪恶
-
- 追求真理: 取经之路
-
- 团队合作: 师徒四人的协作
-
- 4.1.1 人物: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各路神仙妖怪
- 4.2 封神演义神话体系
- 4.2.1 人物: 姜子牙、纣王、妲己、哪吒、杨戬、各路神仙
-
- 姜子牙: 昆仑山学道,辅佐周武王
-
- 纣王: 暴君,昏庸无道
-
- 妲己: 妖妃,迷惑纣王
-
- 哪吒: 太乙真人弟子,莲花化身
-
- 杨戬: 玉鼎真人弟子,神通广大
-
- 神仙体系: 阐教、截教
-
- 4.2.2 故事: 商周战争
-
- 武王伐纣: 推翻商朝
-
- 封神榜: 战死者的灵魂被封神
-
- 4.2.3 象征意义:
-
- 正义战胜邪恶: 替天行道
-
- 天命所归: 顺应民意
-
- 道德教化: 善恶有报
-
- 4.2.1 人物: 姜子牙、纣王、妲己、哪吒、杨戬、各路神仙
五、节日神话
- 5.1 春节
- 5.1.1 年兽传说: 年兽害怕红色、鞭炮
- 5.1.2 习俗: 贴春联、放鞭炮、拜年
- 5.2 元宵节
- 5.2.1 灯笼传说: 庆祝胜利
- 5.2.2 习俗: 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 5.3 端午节
- 5.3.1 屈原传说: 纪念屈原投江
- 5.3.2 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 5.4 中秋节
- 5.4.1 嫦娥奔月: 中秋赏月
- 5.4.2 习俗: 吃月饼、赏月、团圆
六、神话的特点与影响
- 6.1 特点
-
- 想象力丰富: 天马行空
-
- 浪漫主义: 美丽的传说
-
- 反映人民愿望: 追求美好生活
-
- 口头传承: 容易产生变异
-
- 6.2 影响
-
- 文学艺术: 提供创作素材
-
- 民俗文化: 影响节日习俗
-
- 价值观: 塑造民族精神
-
- 文化认同: 增强民族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