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地理思维导图
《外国地理思维导图》
一、自然地理
1.1 板块构造与地貌
1.1.1 主要板块类型
- 板块构造学说核心:
- 地壳由若干板块组成,板块之间相互作用。
- 地幔对流是驱动力。
- 板块边界类型:
- 消亡边界(聚合边界):
- 特征: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海沟、火山弧。
- 典型实例:
-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
- 安第斯山脉(纳斯卡板块与南美板块碰撞)。
- 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碰撞)。
- 生长边界(离散边界):
- 特征:板块相互分离,形成裂谷、海底扩张。
- 典型实例:
- 大西洋中脊(大西洋板块扩张)。
-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分裂)。
- 转换边界(平移边界):
1.1.2 主要地貌类型
- 构造地貌:
- 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 断层山脉: 华盛顿山脉, 死亡谷。
- 裂谷: 东非大裂谷。
- 火山地貌:
- 盾状火山: 夏威夷群岛。
- 锥状火山: 富士山, 维苏威火山。
- 冰川地貌:
- 河流地貌:
- 冲积平原: 恒河平原,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 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
- 海岸地貌:
- 峡湾海岸: 挪威海岸。
- 珊瑚礁海岸: 澳大利亚大堡礁。
1.2 气候
1.2.1 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 热带气候:
- 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逊河流域,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 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热带地区, 南美洲巴西高原。
- 热带沙漠气候: 撒哈拉沙漠, 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西部。
-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 温带气候:
-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沿岸, 加利福尼亚, 澳大利亚西南部。
- 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欧, 新西兰。
- 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洲中部, 东欧平原, 西伯利亚。
- 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东南部, 美国东南部。
- 寒带气候: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西伯利亚, 加拿大北部。
- 苔原气候: 北冰洋沿岸, 格陵兰岛沿岸。
- 冰原气候: 南极洲, 格陵兰岛内陆。
1.2.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强度, 决定气温高低。
- 海陆位置: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山地阻挡冷空气。
-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影响降水分布。
1.3 水文
1.3.1 主要河流与湖泊
- 河流:
- 亚马逊河: 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
- 尼罗河: 世界最长的河流。
- 密西西比河: 北美洲最长的河流。
- 长江: 亚洲最长的河流。
- 恒河: 印度教圣河。
- 湖泊:
- 里海: 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 苏必利尔湖: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 贝加尔湖: 世界最深的湖泊。
- 维多利亚湖: 非洲最大的湖泊。
- 死海: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盐度极高。
1.3.2 水循环与水资源
- 水循环过程: 蒸发, 凝结, 降水, 径流, 下渗。
- 水资源分布: 受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 分布不均。
-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节约用水, 防止污染, 跨流域调水。
二、人文地理
2.1 人口与城市
2.1.1 人口分布与增长
- 人口稠密区: 东亚, 南亚, 欧洲, 北美洲东部。
- 人口稀疏区: 荒漠地区, 高山地区, 寒冷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2.1.2 城市化
- 城市化过程: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城市规模扩大。
- 城市化问题: 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 环境污染, 就业压力。
- 典型城市: 纽约, 东京, 伦敦, 巴黎, 上海。
2.2 农业
2.2.1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季风水田农业: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 混合农业: 西欧, 北美洲。
-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中部,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澳大利亚。
- 游牧业: 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 中亚。
- 地中海农业: 地中海沿岸。
- 种植园农业: 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
2.2.2 农业生产特点及影响因素
- 自然因素: 气候, 土壤, 水源, 地形。
-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技术, 市场, 政策。
- 可持续农业发展: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提高效益。
2.3 工业
2.3.1 主要工业地域类型
- 资源导向型工业: 钢铁工业(鞍山,鲁尔区), 煤炭工业(山西)。
- 市场导向型工业: 轻工业(沿海地区)。
- 技术导向型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硅谷)。
-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服装加工(孟加拉国)。
2.3.2 工业区位选择与影响
- 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 能源供应, 劳动力成本, 市场需求, 环境保护。
- 工业地域联系: 产业集聚, 产业转移。
- 工业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
2.4 交通运输
2.4.1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 铁路运输: 运量大, 运距长, 速度快(长距离,大宗货物)。
- 公路运输: 灵活机动, 可达性强(短距离,小批量货物)。
- 水路运输: 运量大, 运价低(远距离,大宗货物)。
- 航空运输: 速度快, 舒适度高(远距离,贵重货物,紧急物品)。
- 管道运输: 连续性强, 损耗小(石油,天然气)。
2.4.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促进经济发展: 连接市场, 降低运输成本。
- 促进文化交流: 加强区域联系, 促进人员流动。
- 促进城市发展: 改变城市空间结构, 促进城市郊区化。
- 环境影响: 土地占用, 空气污染, 噪声污染。
三、区域地理实例分析
3.1 欧洲联盟(EU)
-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温带气候, 地形复杂。
- 经济发展: 经济发达, 工业基础雄厚, 服务业发达。
- 政治合作: 促进区域一体化, 维护和平稳定。
- 面临的问题: 经济发展不平衡, 难民危机, 英国脱欧。
3.2 东南亚
-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热带气候, 地形复杂, 海陆交通要道。
- 经济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 制造业基地, 旅游业发达。
- 社会文化: 多民族, 多宗教, 文化多样性。
- 面临的问题: 贫富差距大,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3.3 非洲
-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热带气候为主, 资源丰富, 但分布不均。
-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滞后, 农业为主, 工业基础薄弱。
- 社会文化: 贫困, 疾病, 冲突。
- 面临的问题: 贫困, 疾病, 冲突, 环境恶化。
3.4 拉丁美洲
-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形复杂, 气候多样, 资源丰富。
-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业和矿业为主, 工业发展较快。
- 社会文化: 多民族, 多文化, 贫富差距大。
- 面临的问题: 贫富差距, 环境污染, 毒品问题。
四、全球性问题
4.1 全球气候变化
- 原因: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森林破坏。
- 影响: 海平面上升,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生物多样性减少。
- 应对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清洁能源, 植树造林。
4.2 环境污染
- 类型: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 原因: 工业生产, 农业活动, 城市生活。
- 影响: 危害人类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
- 应对措施: 减少污染物排放, 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环境监管。
4.3 资源短缺
- 类型: 水资源短缺, 能源资源短缺, 矿产资源短缺。
- 原因: 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 资源浪费。
- 影响: 威胁人类生存, 引发资源冲突。
- 应对措施: 节约资源, 开发新能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4.4 人口问题
-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压力大, 环境恶化。
-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 社会保障压力大。
- 人口迁移: 引发社会问题, 文化冲突。
- 应对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文化交流。